当前位置:

湖南世界文化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来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覃遵奎 编辑:杨洁 2015-07-05 09:52:17
时刻新闻
—分享—

lih150725.JPG

6月26日,永顺老司城遗址。图/潇湘晨报记者 杨旭 实习生 杨杨

  红网长沙7月5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覃遵奎)藏诸深山的老司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座曾经的土司王城再度走向世界。今天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和读者朋友一起回味老司城的历史,品读老司城的文化,探寻老司城的故事。

  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北京时间7月4日16时2分,正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表决,一致同意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湖南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在波恩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告诉潇湘晨报记者,2014年3月,中国土司遗产正式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文本,国家文物局确定,湖南、贵州和湖北三省现存的土司遗址最具代表性。由于老司城遗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国家文物局特别明确由湖南省文物局牵头进行申遗工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土司遗址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联合申遗的三处遗址是中国西南部地区土司管理制度的独特见证。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时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资料显示,老司城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八百余年。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老司城逐渐走向衰落。

  数读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之前,中国拥有47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中国土司遗产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随着《世界遗产名录》已超过1000处大关,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控制将会愈加苛刻。

来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覃遵奎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7/05/11208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