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每年引进三百名新教师 300余万元津贴山区教师

来源:红网 作者:石自行 编辑:王津 2015-07-12 10:12:4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7月12日讯(通讯员 石自行)每年引进300名左右新教师,财政每年拿出300余万元给山区教师发放津贴,每年送培教师4000余人次,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等等……这是浏阳市教育局每年加强队伍建设的固定动作,这些动作为浏阳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浏阳市教育局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
  
  建立人才长效补充机制

  浏阳市教育局将教师招聘纳入市委“5358”人才工程,每年引进教师300-400人,近五年招聘(引进)新教师1271人,新引进人数是2004-2009年引进教师总数的2.15倍。在引进人才时,浏阳市教育局按照“定点、定岗、定服务年限”的原则,新引进的教师绝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和薄弱学校,确保农村学校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公平接受教育。新教师的大量引进,促进了教师队伍新陈代谢,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目前,该市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达85.4%,初中、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分别达84.3%、100%,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1%,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12.6%。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浏阳市教育局以师德师风建设年、提升年、巩固年、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活动为主线,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及时出台了《浏阳市中小学教师从业行为“十不准”》,对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引导教师规范执教,提升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满意度。同时浏阳市教育局深入开展师德标兵、劳动模范和魅力教师的评选活动,先后组织推评出11所师德建设示范学校、20名魅力教师、49名浏阳市师德标兵、6位长沙市师德标兵,1位省师德楷模。组建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宣讲团,巡回报告30多场,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外,浏阳市教育局还借助各级媒体,积极关注优秀教师,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多渠道传递教育正能量。缪昌联、李远护、于锡淼等一个个优秀老师已家喻户晓。
  
  积极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重心下移、倾斜农村”为原则实施教师培训工作。依托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办各类非学历培训班,启动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工程,已完成教师全员集中培训计划的75%。选送240名中小学校校长分批次参加国家、省市异地高端培训。出台《浏阳市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先后评审认定五届1000多名骨干教师、100多位名师,成立了19个名师工作室,设立名师资源网,开展名师、骨干教师送课下校活动,组织常态化赛课评优、论文评比活动,促进全市干部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浏阳市教育局积极开展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活动,从2000年开始实施,每年读4本书,年底进行考核,至今已经坚持了15年,教师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不断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出台了《浏阳市教育系统干部管理办法》和《浏阳市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指导意见》,通过教师异校调动、团员教师志愿支援山区学校、省示范高中对口支援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对口支教、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等途径,落实校长任期制度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近三年学校之间交流老师3500余人,500余名城镇教师一年来志愿支教山区学校或教学点13000余堂优质课,有力促进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人才引得进,还得留得住。近年来,浏阳建设山区教师周转房1234套,让1000余名山区教师受惠,解决了农村学校建设的住宿问题。此外,浏阳市每年还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山区教师培训,为名师、骨干教师设置了专项津贴,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很多方面对一线教师倾斜,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
  
  浏阳市教育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正是因为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个“牛鼻子”,打好了教育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浏阳教育的发展。2007年,该市在湖南省率先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2008年、2011年连续两次荣获湖南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等级,2013年,该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成为湖南首批通过的16个县(市)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石自行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7/12/11191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