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造纸原料,沅江境内广袤的芦苇场一直被视为大自然赐予当地的“聚宝盆”。随着近十年环境治理进程的加快,传统重污染、高能耗的造纸企业纷纷关闭,洞庭湖湖洲湿地长之不尽、收之不竭的芦苇,也由“鸡翅”变成了“鸡肋”。空有大好的资源,却无以变成财富,沅江人心里写满了“不甘”。2014年,根据沅江芦笋的药膳机理和传统加工工艺,沅江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全新的切入方式,开发芦苇嫩茎的食用保健功能,实现芦苇由造纸原料向生态健康食品的业态创新。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沅江市全面部署了芦笋产业的发展战略。以“政府扶持、市场导向、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品牌培育”为指引,建设生态基地,推进科技开发,培育产业龙头,打通市场渠道,全面构建产业发展体系。生产工艺上,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从家庭手工作坊向现代生产车间的转变,规范采摘标准,建立清洁化生产流程和冷储保鲜保质系统。品牌建设上,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成立湖南省芦笋研究开发中心,展开品牌培育、储藏加工、药理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深层次研发。通过媒体宣传、市场造势和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沅江芦笋”的地域性商标名称,提高“洞庭虫草”的市场声誉。在产品开发上,从2013年仅有腌制芦笋一个品种,陆续开发了罐装芦笋、芦笋饮料、芦笋面条、芦笋饼干7个系列10多个产品。
2015年,沅江市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芦笋加工企业达16家,生产各类芦笋产品2.1万吨。沅江金江水产品公司生产的冻笋被五大经销商全部包销,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2%。平芝食品、渔来福食品等多家规模较大企业均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多个大中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卢跃 阳丽萍
编辑: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