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城乡和平村村民林连山“退养”后,将原来的猪场部分改建为新房

未“退养”前,部分养殖场地周围的环境

未“退养”前,部分养殖场地周围的环境
红网岳塘站7月17日讯(分站记者 胡飞云 通讯员 张亚欢)连日来,湘潭市岳塘区霞城乡和平村村民林连山家里迎来了一拨又一拨亲戚朋友,听着大家对自家新起的屋子赞不绝口,林连山脸上乐开了花。
“以前家里有客人来,特别尴尬,气味太难闻了,蚊虫又多,一年四季门窗都不敢开。”林连山是霞城乡的养殖大户,养了20多年猪,270平方米的猪场最多的时候存栏180多头生猪。这些年,他家因为养猪赚了钱,也遭了罪。
猪场变“豪宅”,羡煞旁人
“家里每天都是臭气熏天的,感觉就像住在臭水塘里一样。”林连山很早之前就不想再继续养猪,迫于没有机会改行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2014年下半年,为确保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和完成,整治湘江流域养殖污染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岳塘区发出了《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退出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结合省政府要求,决定对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逐步退出,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对全区173户湘江干流沿岸规模养殖场进行关停退出。
经摸底调查,霞城乡涉及退养户103户、荷塘乡37户、宝塔街道14户,东坪街道20户,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矛盾复杂等情况,各乡、街道迅速落实了《通告》及文件精神,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上户为养殖户讲解退养意义、分析政策。
“我们乡里、村里的工作人员来我家就不下六次,态度非常好,我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趁着乡里号召,政策、时机大好,林连山果断带头做出了退养决定。
今年4月份,林连山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养殖生涯,并着手对原来的猪场进行改建,将一部分猪场建成了一栋二层小洋楼。改建后的屋子亮堂、干净、漂亮,惹来了不少村民的赞叹。还有村民笑说林连山的屋子是“原先进不得人,现在羡煞旁人,真是猪场变成了'豪宅'”。
文明加和谐,以人为本
规模养殖场关停退出工作,不同于征地拆迁,但等同于征地拆迁的难度。作为本次退养工作的“大户头”,霞城乡的工作进度决定着全盘局势。
“为了得到更多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文明、和谐退出,我们在整个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按时、按量兑现补偿事项。”据霞城乡副乡长谭东风介绍,为了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该乡工作人员对每家养殖场上户走访均不下6次,“登记、丈量、摸底、复核、签退出协议、有异议的重新'返工',每一个工作步骤我们都严格按照省里面要求的流程操作。”
针对退出有困难的,该乡还积极帮助联系买家、屠宰场或者帮助安置搬迁,“整个畜牧养殖退出工作,我们做到了有条不紊、和谐、文明退出,目前来讲,没有遗留问题。这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个湘潭市的创文、创卫是个利好消息。”谭东风表示,随着今年6月29日,全区174户规模养殖户全部顺利实现退养,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我们霞城乡的村民普遍反响都比较好,原先因养殖带来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
“道路干净了、空气清新了、臭水沟不见了,乡里一片好风光。”看到,如今乡里发生的变化,林连山直夸政府的政策好,“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来保护的,不能只看重小利,要顾全大局,我们每个退养的养殖户都是好样的!”
来源:红网
作者:胡飞云 张亚欢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