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葡萄脱贫困,两亩葡萄奔小康。
她为老百姓叫卖“湘珍珠”,建设中国南方最大的葡萄沟;她扶贫先扶智,推行教育改革,为中方打造当地“名校”;她要求干部与群众联户联心,为老百姓配好“服务员”……她带领群众挖掉穷根,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葡萄书记”。
她,就是中共中方县委书记张霞。
2011年12月,张霞到任中方县委书记。上任后,她推行系列措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干部群众都说,“这个女书记不简单,做事有魄力。”
今年七一前夕,全国表彰102名优秀县委书记,湖南4人入选,张霞是其中之一。
“功成不必在我”,张霞说,我做事都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干事就会有胆量。在张霞的心中,“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大于天”,她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县委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葡萄书记”为老百姓叫卖“湘珍珠”
“霞书记,今年的葡萄节啥时候办啊,大家可都盼望着呢!”7月中旬的一天,张霞来到桐木镇大松坡村准备上门入户收集村民意见,刚进村就被熟识与热情的群众围住了,纷纷“探听”今年县里筹划葡萄节的情况。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2012年张霞刚到中方任职不久,不过那一次她是真的被“围住”了!当时,张霞到大松坡村调研,准备返程时却被群众团团围住,纷纷诉苦:“我们家家户户都种了葡萄,但卖不出好价钱,县里能不能想想办法?”“我们泥水溪组因为路烂,葡萄都卖不出去,县里什么时候来扶扶贫啰?”
回来后,张霞立即组织调研,集中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县的所有乡镇,专题调研农业产业,确定了优质稻、油茶、畜禽、果蔬、中药材、优质水产、工业原料林七大农业产业,其中油茶、葡萄、蔬菜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刺葡萄种植面积最大最广,仅桐木镇就有上万亩,基本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优势十分明显。”随后,中国农大、西北农大、湖南农大等高等院校的农业专家应邀进行实地调查评估。专家们调查认为,中方县的“湘珍珠”刺葡萄是纯中国血统的野生葡萄品种,既可鲜食又可酿酒,营养价值高,作为生态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既有百姓的诉求,又有专家的论证,这心里有底了。”张霞大胆提出:举办葡萄节会!通过节会搭台,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帮助老百姓卖葡萄!
一颗颗小小的葡萄,能否做出大文章,能否真的让群众脱贫?在常委会上,出现了不同声音。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少办节会,我们倒好,反而增加了一个新节?”“张书记,这刺葡萄是好,只是这葡萄经念得太多了。”……
面对班子成员的谨慎提醒,张霞没有犹豫,“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这是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办节,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百姓。”在张霞的坚持下,葡萄节办起来了。
“开幕式以葡萄沟为背景,一切以‘素颜’亮相。”在筹办葡萄节的过程中,张霞要求,严守“八项规定”,现场布置一切从简,公务接待一律从严,所建项目一律从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兴奢靡之风,压缩节会开支,真正把经费都用在推动刺葡萄产业发展上。
节会办在农户家门口,主角是村民,受益的还是村民。当年,“湘珍珠”刺葡萄的价格水涨船高,批发价从0.8-1元/斤涨到了2-3元/斤,老百姓的收入翻了一倍多。
桐木镇大松坡村的村民梁厚斌曾是有名的贫困户,自从发展“湘珍珠”葡萄,去年他家8亩刺葡萄园加“农家乐”收入30多万元。像他这样靠种葡萄脱贫致富的群众在全县有两万多户。老乡们给张霞取了个名字——“葡萄书记”。
除了打造品牌叫卖葡萄,中方县还积极成立了南方刺葡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专家建言献策。同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普及农业技术知识。虽然鼎力叫卖中方刺葡萄,但张霞也一直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葡萄产业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好龙头企业。
如今,中方县的葡萄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南方葡萄沟”、“湘珍珠”刺葡萄、“百年老藤”声名在外,还与吐鲁番结成了“南北葡萄沟战略联盟”,全县种植面积达到了4.5万亩,每年帮助老百姓增收3.2亿元,并延伸发展了“葡萄文化”,带动“葡萄架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小小刺葡萄真正成了百姓的致富产业。
扶贫扶智 教育改革提升群众幸福感
要扶贫先扶智。除了发展产业扶贫,另一方面,中方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教育改革上,张霞没有迟疑:从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寻求突破,以县一中为主平台,全力打造教育名校名片,通过培育名校品牌聚集人气。
“教育改革县委政府动了真格,不惜砸别人的饭碗,打破体制引进人才。”中方县教育局局长杨思俏说,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聘中方县一中校长,在全省开创县级公办高中公开招聘校长先河;另一方面,在县一中推行竞争上岗,所有在职教师都必须重新参加考核面试,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优进劣出;再一方面,促成中方县一中与长沙市一中联谊办学,使县一中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学信息等方面得到了名校全方位的指导与扶持。
“没想到一个女书记,推行改革如此大刀阔斧”。张霞的举措让大家意外,她说,“越难啃的骨头越要去啃,改革就得踩着雷区前行!”
现在的中方县一中已经成为了全县家长挤破头想送孩子入学的“名校”。2015年,中方县一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08人,二本以上上线229人,均比往年成倍增长,在全市排名前进了五位,实现了建县以来最好成绩。
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同时,中方县委还针对全县90%的中小学校是农村学校、农村学校难留人的现状,专门出台了《中方县教育发展二十条》,每年拿出近千万元奖补农村教师,以鼓励和引导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让优质教师资源流向农村。
近三年来,中方县累计投入1.12亿元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食堂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安教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县建成合格学校30所,农村示范性幼儿园4所。
心里装着群众 与群众建立鱼水情
牌楼镇贫困户唐应珍发消息夸奖镇长丁妮主动捐资买肥料、帮其春耕;中方镇安置户李安妹感谢干部杨宗成解决了住房问题,让她的残疾女儿有了保障……采访中,张霞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中的短信,都是老百姓直接发给她来表扬乡镇干部的。
“干群亲不亲,就靠走得勤”。中方县创新开展“三问三解”、“三联七到户”等群众工作法,推行“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的理念,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帮助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不耽搁老百姓的正常生产劳动,张霞还率先在党员干部中推行“夜访农家”活动,实行白天下村与晚上夜访相结合,党员干部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60户,通过拉家常等形式听取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夜访农家”活动自2012年3月开展以来,全县3950余名干部共夜访农家19.46万人次,解决问题8280余个。其中,张霞夜访21次168户,解决问题105个。
丁家乡的杨宗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沿海工作,生活条件颇为优越的他一直想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张霞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杨宗强的想法后,要求乡镇党委政府鼓励他回乡创业,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创业优惠政策,申请技术支持,帮助其在丁家乡太坪村投资建设了年产近500万棒的有机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吸纳了40多名当地农民就业,直接经济收入近80万元。
如今,杨宗强在大山深处建起了自己的庄园,香菇种植辐射带动周边接龙、蒿吉坪、铁坡、石宝等几十个村组2000多人参与进来,香菇产业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群众在干部的心中份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的心中份量就有多重”。打着电筒走夜路,坐在农家问民情,落在实处解难题。就是这样,张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28万多颗滚烫的民心。
来源:红网
作者:张珍 肖懿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