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版“愚公移山”:七旬夫妇36年造山坳里“世外桃源”

来源:红网 作者:王金 叶霄 杨莎莎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2015-07-28 09:51:21
时刻新闻
—分享—

兰爹打造的后山

  红网岳阳站7月28日讯(分站记者 王金 通讯员 叶霄 杨莎莎)在磨盘山,一对年过七旬的兰姓夫妻,仅凭肩挑手提,用36年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自给自足至今。
  
  选址石头山,3年建成一栋房
  
  近日,记者来到磨石山,越过石碑,踏上铺着碎青石的山路,转个弯,一栋400多平方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眼前。地坪中,消瘦矮小的兰爹在修桌椅,兰娭毑有点富态,在旁边打下手。聊到做房子,兰爹原本浑浊发黄的眼睛透露出一种犀利,“当初这里只有巴掌大的平地,四周都是石头山。”
  
  1979年,刚到不惑之年的兰爹、兰娭毑,带着一个独女原本住在山对面。考虑地方小不好住,两口子想选地建新房,因为不想和别人扯皮,选了现在这里,本是没人要的巴掌大空地。很多村民不理解,更不相信他们能把房建起来。
  
  “别人做不到,不意味着我做不到!”两口子带着锄头扁担,请铁匠打了一杆炮锤,扎进山腰,吃住都在临时建的竹棚里,一做就是两年。
  
  1980年底,700平米石山被凿平,2万立方山石被挑走。春节刚过,休整了不到10天的两人,决定起窑烧砖。两个月,4万红砖出窑。上山砍木,下河挑沙,到县城买水泥,所有材料齐全后,兰爹请了几个匠人,“饭菜管好,工资不少,我只要房好!”
  
  1981年,新房落成,没有请客,只有几家亲戚聚一起,吃了顿便餐。
  
  向大山“进军”,33年开出14块阶梯式菜地
  
  有了大房子,兰爹琢磨向山要地。
  
  刚开始,屋前山地凿出两道坡,一道栽茶树,一道种菜养鸡鸭。
  
  兰爹还是觉得地太少。屋前没地,屋后是近百米高的大山。常见的梯田给了兰爹灵感,“后山也可以采用阶梯式设计,用来种菜是不错的”。有了目标,两口子就和大山较上了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爹得空了就挖山,一个人手提肩挑,青石垒垒叠叠,阶梯也一层一层绵延而上。
  
  33年弹指而过,兰家的后山也变了模样,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一条长约40米,全由青石砌就的避洪渠,引着山泉流向屋后最底层的蓄水池;14块梯田状的菜地延伸至山顶,最大一块近半亩,最小一块也有4平方米,种满了红薯、辣椒、豆荚、包菜等蔬菜,野山椒树、茶树、生姜苗也不少,养眼的兰草和碧荷掩映其间。
  
  求人不如求己,做好生前身后事
  
  菜地一年四季泛绿,猪圈每年出栏两头,茶树结籽能榨油,“前些年还种了田,去年身体不好才没种了,除了米和盐要买,其余的都全了。”能够自给自足兰爹很自豪,他深信“求人不如求己”。
  
  当吃住不是问题时,兰爹开始为身后事做准备。
  
  从山壁凿出的小道上去,是村上分给兰爹的20多亩山林,从买苗挖坑,到清草施肥,也全是兰爹一手包办。20多年,6000多株杉木俏立其间。据他说,这些林木的经济价值在60万元以上。“该有的都有了,只是房子太破旧。”76岁的兰爹却还想重新做房子,想再开几块菜地,想存点钱给后辈,还想为牺牲在战争年代的爷爷起新坟、树墓碑……

来源:红网

作者:王金 叶霄 杨莎莎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7/28/11141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