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办事大厅内,居民前来办理业务
在方家巷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爱心存储卡
红网常德站7月30日讯(分站记者 黄刚 实习生 胡淦梅)家住常德市城区丹阳街道紫桥社区的胡巨甫,最近又忙碌了起来。“放暑假了,网吧里鱼龙混杂,怕有未成年人偷偷跑去上网,我要多盯着点。”今年70岁高龄的胡巨甫退休后一直在社区工作,当起了社区义务监督员。而像老胡这样的热心人在武陵区成千上万,四处开花。“老了没什么事情做,我们退休了,在社区发挥点余热,也好让年轻人放心。让他们去放心打拼。”在体育东路社区绿岛小区的李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着力平台构建,让社区更具安全感
今年以来,武陵区的完美社区建设工作按照常德市统一部署,紧扣“硬件建设扫尾,软件管理到位”的年度工作总目标,重点加强社会服务平台专业化,志愿服务敞开化,全力推进硬件建设,成果显著。
“一天到晚都能见到巡逻队员的身影,想干坏事的人少了好多了。”武陵区紫桥社区里几位烧烤店店主这样对记者说。去年9月1日,武陵区率先在紫桥社区成立了治安防控工作站,对10名巡防队员实行了责任承包制。
我们每天轮班,24小时全天候巡逻,实行网格化工作模式,将巡区细分责任到人,有警必出,群众的诉求在及时都能得到调解。此外,他们还肩负起防火防盗、流动人口清查以及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的职责。
在绿岛小区,社区老人们则自己出力组成了社区巡逻员队伍,每天不间断巡逻。“我们的成员都是退休了的老人,几个人一起组成一个巡逻队,负责整个社区的安保以及卫生情况。”队长李大爷说到。
调解邻里关系,让社区更和谐
来自方家巷社区的罗玉则向记者说起了心中的完美社区。基础设施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她说:“之前居住在棚户区,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帮助,非常和睦。回迁后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新邻里之间感觉差那么点味,如果在现在的居住条件上,加上原先的人情味,那就是完美社区了。”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武陵区各个社区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以调解邻里关系的协调机构。“这些机构都是社区当地的一些人,他们自身在社区就有影响力,群众听他们的,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工作室。”体育东路社区党组书记汤婷告诉记者。
“清官难断家务事,社区工作人员去现场调解效果不理想,居民要么认为我们偏袒了,要么根本不买账。”紫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郑爱桃对此颇感无奈。“现在好了,我们利用社区名人,让他们充当邻里关系润滑剂,让社区关系更好了。”
自从紫桥社区出现了一群热心肠、人缘好的“和事佬”后,情况就大变了。70岁的蔡胜建是紫桥社区的老住户,他平时爱聊天、肯帮忙,在社区人缘关系不错,便和另外几名居民一起当起了“和事佬”。“以前我们社区有一位居民,家里有一处违章建筑,我们社区的人去了几次,就是拆不下来,后面,我们社区没有去人,交给了胡巨甫工作室,让人想不到的是,社区办不了的事情,竟然在他们那里轻松解决了。”郑爱桃告诉记者。
在武陵区的其他社区,也有不少别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例如府坪街道体育东路社区的田工爱心屋、姚跃林工作室。身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田工三十多年来默默奉献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他的带动下,市直单位、企业和居民也纷纷慷慨解囊。在田工爱心屋捐赠收入台账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一笔捐款和物资的来源、数额,而在捐款捐物支出明细中,则详细记载着每一位捐赠对象的基本情况,整个流程透明、规范。
成立于2000年的姚跃林工作室,位于体育东路社区。“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姚跃林的工作信仰,他不仅是社区的“和事佬”,也是居民的“好帮手”。谁家下水道堵了,谁家遇上困难了,居民们总是及时想到他。几个月前,一位80岁的老人被困在家中,姚跃林爬上二楼,替老人开了门。今年过年期间,他还和几位志愿者组成义务巡逻队,每天凌晨1点至5点进行巡逻,护送晚班女居民回家,让社区居民过了个平安年。
成立爱心超市,让老人老有所依
在方家巷社区,刚刚装修一新的爱心超市,已经上线。“我们秉承着‘予人玫瑰,手留清香’的理念,慈善超市主要靠消费积分来置换物品,大多是二手货,志愿者捐赠就可获得积分,我们还为居民办理爱心卡和积分卡,实现一卡通。”社区书记李玉波重点推荐了社区自助的爱心淘宝屋。
紫桥社区也成立了一个专门存取爱心的“爱心银行”,社区居民只要做一次公益服务,就能在“爱心银行”储存一次爱心,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便可在“银行”支取别人的服务,从而让更多社区居民互帮互助。
武陵区为了能让社区老人晚年快乐安心,各社区服务为先的举措更是层出不穷:体育东路社区的“东城阳光家园”,方家巷社区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便民卡”,新东街社区的“公益时间银行”,百街口社区的“晚霞乐园”……社区工作从过去单纯的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主,逐步延伸到扶老、助残、托幼、家政、就业、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武陵区开创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库包括实有人口、法人、房务部件以及事件四个部分。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350—500户的标准,将全区92个社区划分为435个社区网络,44个村划分为142个农村网络,对网格队伍进行统一招考、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待遇和考核,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组建了一支500人的队伍。
为方便网格员走访巡查及时反馈信息,更新数据为每一位网格员配置了神兵利器—网格e通,以社会治理网络为基础单元,以网格员内党员为管理服务主体,把支部建立在网格上,成立网格党支部。
“三改四化”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品位,“一本三化”的理念和完美社区“3+N”治理模式是对社区治理体系全方位的重构,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改革创新完美社区之路,不断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黄刚 胡淦梅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