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9点,弘顺养殖有限公司正在对猪舍进行自拆。潘东晓 摄
红网长沙县站7月31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潘东晓 郭恬)“养猪污染了环境,祸害了子孙后代,自拆猪栏,我无怨无悔。”昨日上午9点,当挖机启动并推倒一栋栋整齐的猪舍时,长沙县弘顺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站在倒塌后的废墟前坚定地说道。
弘顺养殖有限公司开办于2006年,用于猪舍建设等前后投入近700万元,猪场占地面积达到70亩,成为全县第二大、果园镇第一大猪场。昨日,猪场在果园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帮助下启动自拆,将全县退出生猪规模养殖、引导养猪户积极转产“战役”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曾投入百万用于净化处理
走进弘顺养殖有限公司,一栋栋猪舍分列排开,成型的猪粪处理环保设施井然有序,办公室内悬挂着省市领导视察猪场的照片,见证着这个养猪场的昔日盛况。
“养猪巅峰时一度达到存栏母猪1200余头,仔猪不计其数。”猪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猪场自2006年创建以来,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养殖规模,最终达到占地面积70多亩,猪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跃升为全县第二大养猪场。
养猪规模扩大,虽然投入100余万元用于猪粪的净化处理,但是污染问题依然不能回避。随着长沙县委县政府打响了以生猪养殖污染为整治重点的农村环境保卫战,及果园镇政府多次开展工作、积极引导转产,养猪场负责人积极响应:自拆猪舍!
不拆对不住子孙后代
“养猪污染了环境,再不拆将祸害农村的青山绿水,对不住子孙后代。”空旷的养猪场内,大型挖机轰鸣声中,一栋栋猪舍被摧毁倒塌。站在瓦砾前的猪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心疼,也不后悔。”
“生猪养殖就是一场水与猪的战争。”果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养一头猪日用水量达0.05吨,排出废水0.04吨,其碳排放量相当于同期19个成年人的水平。即使有环保设施,但是大量的猪粪水仍处理不干净或者不经过处理排放,并渗入地下土壤中,污染将持续十年甚至几十年。
“正因为帮助养猪户认识到了生猪养殖的危害,不少养猪户才积极主动自拆。”该负责人介绍,这已是果园镇第二家自拆的大型生猪养殖场。
将探索转产致富新模式
如何既能保护青山绿水,又能合法发家致富呢?随着一栋栋猪舍推倒,弘顺养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心中早有了初步的想法。
“我们这里的水很甜,不少城里人都来这里装水带回去喝呢。下一步我们将筹划建立饮用水公司,卖的就是这里的优质水资源。”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退出生猪养殖转产后不仅不再是“环境破坏者”,反而要成为“环境保护者”。
“果园镇积极劝导农户退养转产,目前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产业也逐步发展。”果园镇党委书记李勇告诉记者,特色水产、蔬菜种植、特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正逐步壮大,果园镇在加快生猪全面退养的同时,将积极探索农民转产致富新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潘东晓 郭恬
编辑: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