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宇 作者供图 摄
中新网长沙8月2日电(傅煜 丁杰英)从5年级起至今出书14本、囊括中国300余项重要的校园文学奖、未满19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90后作家掌门人”的湖南伢子林卓宇这其中任一项成绩,都足令同龄人称奇生叹。
3日,林卓宇将启程赴美学习文学创作,迎来自己人生和写作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出发前,一直想尝试实验性写作的他对记者表示,“美国具有最悠久的写作学历史,这种学习经验在国内无法获得,于我而言亦是挑战。希望日后带给读者的作品更具有世界性意义。”
争议中的年少成名:“并未把我变成方仲永”
林卓宇199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2007年,还是五年级学生的他将儿时的部分作品整理成集,编纂成一部多达30万字的文集《心海潮音》,该书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初中毕业时,他在《中国少年报》、《创作》等报刊密集发表作品1000余篇,海南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今年刚出版的小说《清柠甬道》,已是林卓宇的第14本书。
中考结束后,林卓宇作为长沙市作协理事,以史上最年轻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湖南省第七届作家代表大会。在一群脸上已有了些许风霜的成年作家中,他的存在,像是活力与古老的某种映衬。诗人汪国真曾将林卓宇与唐代大诗人骆宾王并论,认为他比同时代的许多成年诗人“更担得起诗人的称号”。
2013年,林卓宇获得第15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标志他已囊括了目前中国最重要的300余项校园文学奖。2014年,不满19岁的他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有媒体评价,如果要给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选一个90后接班人,林卓宇是不二人选。不过,也有人曾担心,“90后作家掌门人”这个帽子太沉,会让林卓宇成为下一个方仲永。
谈及争议中的年少成名,林卓宇认为,成名让自己很小就体会到了人言可畏,倒是让自己学会了一份宽容,不会轻易对人说看不惯,不会对平庸的见地感到愤慨,并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一份“人性的常态”,把沉重留给写作,把轻松留给生活。“现在看来这并没有把我变成方仲永,毕竟清醒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文学的意义在于擦亮人性的本能”
打开林卓宇的书房后门,可以看到一个空中花园,上面种满了各色的植物,往下俯瞰便是美丽的浏阳河景。这位少年作家,便在此地完成了对灵感的定型和塑造,带给读者深邃的思考、温暖的感动。
区别于许多同龄人,林卓宇不喜欢“学霸”、“男神”、“女神”等词语。在他看来,这些用所谓学历、荣誉、颜值等标签代表的成功符号背后,有种十分苍白的虚无感。“在文学的世界里,没有这种成功学的概念。相比于追求外表光鲜的成功学,发现人性中隐藏的卑微、痛苦,更值得大家深思。”
十多年笔耕不辍,林卓宇一直致力于让读者心中最孤独的部分得到深刻的鼓励和认同。“一幅看似华丽的自拍照也好,一张分数高得吓人的成绩单也好,它们不比任何一句充满蕴藉的诗更有力量。”林卓宇说,在众声喧哗的时代,直面自己的孤独,才会使得自己不那么轻易被所谓主流的成功价值观绑架。
林卓宇回忆,他曾这样回答普林斯顿大学一位面试官关于作家和科学家的问题:“二者都需要和文化的主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此才能创造出一个利于思考的氛围,和时代保持一种同频的互动。”对方听后深以为然。
“文学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远离庸碌,擦亮人性的本能。”林卓宇认为,再成功的写作者都不太可能是普世意义下的成功者,作家可以是商人,可以上综艺节目,但如果只有些大众情调就很难被称作是作家。
赴美学习:希望成为“从5岁写到105岁第一人”
高考前,林卓宇以优异成绩通过北大、厦大、中南、上戏四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在独一无二的文学软实力背景的支撑下,只要高考不失误,他可以被中国任一所高校的理想专业录取。然而,林卓宇心中一个更遥远的梦想开始萌发。2014年高中毕业后,他如愿到中国人民大学专攻英语,同时备考美国大学的标准化考试。
今年5月,面对美国多所名校伸来的橄榄枝,林卓宇最终选择了世界老牌百强名校亚利桑那大学,学习创意写作专业。作为美国极少数在本科就开设该专业的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实力一直在美国稳居前5位,在美国当代文学界具有崇高声誉。
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居多的专业里,林卓宇认为自己在语言上能努力的空间极大,并已做好心理准备。“在文学领域,中美两国对各自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那一代人,对80年代后期的作家们的写作生态了解几乎是空白。”文学的进步需要互相之间主动去了解,他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做点什么”。
赴美学习文学创作本身就极需勇气,林卓宇准备在全新的陌生环境里,开启先锋写作的意识,尝试实验性创作。他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成为第一个从5岁写到105岁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傅煜 丁杰英
编辑:罗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