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督管理,今年来,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将政协岳阳市七届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校服管理的建议》重点提案提上日程,并多次召开党局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措施。
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校服能否打破“差形象,次质量”的传统印象,成为学生最美好的回忆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现状:校服管理势在必行
为规范校服管理征订工作,岳阳市体育教育局开展了专项调研,深入21所城区学校了解征订情况。
目前,市直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新生约12000人(除极少数学校没有采购校服外),以平均每生夏装和春秋装各两套计算,校服总金额达400万元以上。调研和座谈结果表明,校服征订主要有集中统一征订、家长委员会代收代支、预订零售三种模式,自愿原则基本得到落实;市直学校除岳化二小、五小外,新生入学一般订购四套校服,即春秋装、夏装各两套,部分学生还订购了冬装,价格严格执行市财政局、物价局、教育局收费文件标准。市物价局对市一中、市十四中、市十五中、岳阳中学等学校进行了单独定价,价格略高于统一价格,如市一中春秋服125元/套,夏装85元/套。楼区校服在其区直企业春苗校服厂统一征订,市直学校完全自主。
“这校服就像袍子,裤脚堆了一落。”、“洗了两水就看不到原来的颜色。”……这是不少家长和中小学生对校服的抱怨。家长陈燕玲说:“校服价格也与质量并不一致,孩子校服百来块钱一套,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这背后,自然会出现是否存在“猫腻”的质疑。
市教育体育局调查发现,校服存在款式不新颖、做工不精细、质量不优良和学生不喜欢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价格、用工及原材料等综合因素。
观点:校服当是学生美好记忆
电影电视剧中唯美飘逸的校服总能满足幻想,但现实中校服却屡遭吐槽。“校服太宽大了,一点都不合身。”在岳阳楼区五里中学读初二的王雅饶有不满地说。“但是我们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创意改造。”原来因为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不能满足学生美观舒适化的要求,他们才颇有创意地进行“变装”。
“我的校服就是自己改的。”王雅得意地说。记者注意到,原本宽大的校服裤脚,被改成了时尚贴身的细裤脚。她告诉记者,校服发下来后,很多女同学都不满意,于是纷纷进行了“改装”,重新裁剪。
在湖南理工读大二的钟同学谈起校服也是满怀感慨:“还是挺怀念以前穿校服上学的日子,那时候的校服穿着不好看,松松垮垮的,但也是学生时代的一种标志性回忆,希望今后的校服改革能突破旧观念,与时俱进,真正做优质美观。”
采访中,大多数学生在对青春年华里,未能穿出最美的校服表示遗憾,也对校服管理改革抱以最深切的期盼。
建议:质量是关键
“孩子穿得安全舒适是最重要的。”家长陈燕玲女士如是说。现在类似“毒校服”事件依然没有淡出市民关注范围,在巨大的市场利益下,校服的质量安全仍牵动着家长的心弦。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明确落实校服管理的工作情况,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实行校服采购定点服务招标、落实校服质量监管、更加明确校服征订范围、规范校服采购程序、严格校服价格管理、建立校服送检制度、落实问题校服管理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八项举措将有条不紊地落实执行。
在质量问题把关上,岳阳市教育体育局明确要求,校服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对学生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其中甲醛、PH值、重金属、芳香胺等不得超过国家设定的标准。其次,校服的设计要考虑孩子爱运动的天性,应该尽量柔软宽松,结实耐穿。他们将通过政府采购确定服务企业,通过专家咨询确定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校服市场准入制度,并决定服务准入从2016年元月开始执行。
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学生重要的青春记忆它的魅力在于全校学生统一格调、类型、气质着装,表现和谐、和美、和韵。也有家长表示,作为一个公平符号,统一穿着校服能够避免学生穿着奇装异服或相互攀比,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平等思想。他们也表示在校服管理改革的大趋势背景下,普及深受孩子喜爱,家长放心的校服指日可待。
来源:红网
作者:徐颖 任静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