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来到坪坦申遗古侗寨
志愿者们在看民俗表演
倾听专家关于申遗方面的讲课
红网通道站8月6日讯(通讯员 林庚菊 杨新鸿)8月5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申遗古侗寨内歌声阵阵、芦笙悠扬,世界遗产志愿者活动亚洲区项目走进这里,开展为期14天的侗族建造技艺研究,助推当地申遗工作开展。
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办,清华同衡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清华大学承办、通道县人民政府协办,活动由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专业工作者、来自意大利和清华大学的志愿者组成,共29名。本次活动主要是了解侗族文化传统、学习侗族建筑技艺基础知识、记录侗族建筑师建筑草图、用中、英两种文字翻译侗族建筑建造说明,并进行如意斗拱的建造实践。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将走访坪坦乡高步、横岭、坪坦等申遗侗寨,全方位了解侗族建造技艺。
坪坦乡位于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地,境内共有6个独具特色的申遗古侗寨,是湘桂黔三省联合申遗重点乡镇,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芦笙)”和湖南省文化厅命名的“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侗族文化和侗族建筑的最好去处。自申遗工作开展以来,清华大学与当地政府多次合作,清华大学对侗族样板房、风貌改造设计以及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次活动吸收了各国精英共同对侗族建造技艺进行研究,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侗族建造技艺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林庚菊 杨新鸿
编辑: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