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 在刘村大院,80岁的赵刚告诉阿廖沙,就是在这里创作了《游击队之歌》。赵刚还介绍,当时,这儿驻扎着一支600余人的学兵大队,刘少奇经常给学员们讲课。
山西临汾 在刘村听说刘少奇长孙阿廖沙来了,今年80岁高龄的赵刚(右)和村民非常热情,连忙握手,说还是有些像爷爷。
河南竹沟 一棵果实累累的石榴树引起了阿廖沙的注意。原来,这棵石榴树是刘少奇1939年来竹沟后亲手栽下的,在十年动乱中被连根拔掉。当地群众悄悄剪下一枝,经过精心培育,终于成活。
山西临汾 从刘村镇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巷进去,纵横多个巷口,来到一个三进式庭院,这就是刘少奇率领北方局机关驻地。
河南洛阳 在河南洛八办纪念馆,一位市民正在台阶上看书。
江苏盐城 在盐城新四军革命纪念馆,阿廖沙站在爷爷的照片前,久久不舍得离开。
山西太原 这是太原坝陵街6号,在山西开展工作期间,刘少奇就住在这里。阿廖沙一行来到这里时,旧址仅留下3间平房,而当时种下的桑树却存活下来。阿廖沙拿出手机拍照:“这是爷爷曾经住过的地方,我要拍下来,当做纪念。”
文/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图/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7月底8月初,10余天时间,5000公里路程,刘少奇的俄籍长孙阿廖沙进行了以“追寻少奇足迹,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重走抗战之旅。
阿廖沙开启这段寻访之旅时,根本没有想到,这10余天重走4省7地,会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震撼。“我知道爷爷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分量,但我真不知道他是如此地被人怀念。”阿廖沙说。
在山西临汾刘村,得知刘少奇的孙子来追寻爷爷的足迹,淳朴的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从长辈处听来的一星半点儿故事;80岁的老教师赵刚更是收集了不少红色史料,搬来板凳一一说给阿廖沙听。
69岁的杨明周和85岁的乔芬娥在八路军驻河南洛阳办事处旧址旁住了一辈子,他们讲述的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那段历史。
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十年动乱期间,为了保护刘少奇曾经用过的桌子、椅子、床和火盆,房东王小润一家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东西藏了起来,后来又进行了无偿捐献。
在驻马店竹沟,阿廖沙被陈少敏的故事所吸引: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最后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代表们齐刷刷的手臂举起来表示通过,只有陈少敏趴在桌上,用庄严的右手捂住左胸,用这种特定的方式,表示自己鲜明的态度。“陈少敏是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人。”阿廖沙感慨。
在新四军纪念馆(江苏盐城),盐城市委党史办党史专家刘小清送给阿廖沙一本自己的著作《刘少奇在盐城》,他说,如今,苏北人们仍然记得刘少奇力排众议在黄海之滨修建海堤,使之成为一道坚固捍海屏障的功绩。
而70岁的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村民王宗富,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仍然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当年刘少奇住过的房屋,他说起“爱心井”的故事时,眼里含着泪花。
……
一路上,听说这个留着俄式小胡子的男人是刘少奇的长孙,人们总会热情地迎上前去,告诉阿廖沙他们对少奇同志的感情,并且不忘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
就像当年刘少奇与王光美分别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阿廖沙读懂、听懂、看懂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十分震撼。这也是他在渑池不由自主唱起俄文歌曲《哎,道路》的原因。
他说,一路上感受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对少奇爷爷的爱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