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县部分合作社推行“农户+农户+合作社”的土地联耕联种生产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分散、零碎的农田通过适度规模地“联”、科学有序地“合”,实现统一品种、统一布局、统一播种及收割,探索出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
回龙湖村竹尾组农户张建存有4亩多农田,由于常年在外搞基建,农田的事情基本无暇顾及,为此,他将农田交给了永吉优质稻种植合作社进行种植,每亩交付一定的费用。“种子、育秧、插秧每亩只需一百元,如果自己种的话,仅插秧每亩就需要两个人工,按160元一人算就需要320元,这还不包括种子和育秧成本。”张建存说,交给合作社联耕联种,非常划算。
与张建存一样,竹尾组有30多位农户100多亩农田都采用了这一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量。”农户范立军说,以前自己种田,种子、农药、插秧、收割都需要花钱,现在由合作社统一种子、化肥、统一收割,成本降低了一大截,而且合作社种田更专业,加之种植的是优质稻,收购价每百斤比一般的要高出30元左右。
“竹尾组实行村民自治,因每个户头上的人员有变动,每三年对农田会有一次小调整,使得分给农户的田不成片,不便机械化作业。”竹尾组组长张建文告诉记者,组上的农田交给合作社后,农户增加农田和减少农田影响不大,都采取统一的模式,收割的时候只需要每个户头报人数就可从合作社得到相应的稻谷。
对合作社来说,采取联耕联种,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经营,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联耕联种可以有效地解决影响粮食产量提升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问题,实现农业规模生产。这是破解家庭分散经营农技推广难的现实选择。”长沙县永吉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武介绍,联耕联种不是“圈地占田赶走农民”,而是“整合土地富裕农民”。
“权属不变地连片、户户联合心连线、统一服务利连田'的联耕联种,创造了由家庭经营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张文武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蒋志斌
编辑: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