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长沙县站8月17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廖真怡)伴随着轰隆声,挖掘机铁臂上下飞舞,一排排残旧的猪舍被夷为平地。8月14日上午,位于长沙县果园镇金江新村的黄小灿养殖场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启动自拆。“退出生猪养殖确实亏损不小,但为了乡亲们和子孙后代的青山绿水,我心甘情愿。”养了20多年猪的养殖场负责人黄小灿带头抡起大锤砸起猪舍。
当天,长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军其率队到现场进行督查。这也是自去年人大评议环保工作以来,人大常委会督促整改落实、追踪整改实效的一个缩影。据悉,今年县人大常委会还将启动对全县环保工作的专题询问。
猪舍毗邻水库上游
污染当地水资源
始建于2008年的黄小灿养殖场,养殖高峰期在栏生猪达1800头,是果园镇的第二大养殖户。占地7000余平方米的栏舍毗邻金江水库上游,由于管理模式粗放,消毒、粪污排放等防治措施不完善,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不小污染。“水颜色呈黑绿色,还没走进猪舍,恶臭便扑鼻而来。”村民们的抱怨,一度让黄小灿倍感压力。
对此有压力除了黄小灿,还有果园镇党委、政府。8月初,20余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受邀齐聚果园镇,一同视察生猪退养工作,并就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农村转产升级谋划“金点子”。
“当时一行人来到养殖场调研,当面劝导退养转产,对他触动很大。”果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前全县第二大、果园镇最大的养殖厂—宏顺养殖厂的拆除也对其他养殖户自拆起到了促进作用。
养殖户思想渐转变
11月底前自拆所有栏舍
“说实话,养殖场投入近400万元,要拆掉肯定不舍得。但为响应、支持全县治理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最终还是选择转型、转产。”黄小灿坦言,县、镇、村各级曾多次上门做工作鼓励拆除,当时出于自身考虑并未表态,但经过前前后后十多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后,自己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目前,黄小灿养殖场已逐步缩减养殖规模。“现在存栏生猪为800头左右。”黄小灿说,他已陆续对生猪进行处理,将在11月30日之前彻底退出养殖并自行拆除所有生猪养殖栏舍。
果园已拆猪舍6万多平方米
将积极引导转产
果园镇今年全力推进全镇养殖猪舍的拆除工作,全镇摸底2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户共304户,上报自愿申请拆除养殖栏舍的共计263户。截至目前,已拆除218户,拆除猪舍面积6万多平方米,拆除比例达到80%。
猪舍拆了后,如何寻找新的行业,实现再就业,成了养猪户们对今后生活的最大困惑。“生猪退养是为了农村更好发展,果园镇将利用这一契机,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升级。”果园镇党委书记李勇透露,果园镇将以影视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引导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全镇农民就业增收。
拆除现场,看着眼前空荡荡、残垣断壁的猪舍,养了二十年猪的黄小灿虽然有些不舍,但脸上依然浮现出坚定的神情,“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一定能走出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编辑:周芬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