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絮飞同志生前照片
黄絮飞(左一)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交流 资料图片
红网桂东站8月24日讯(分站记者 王冬媛 通讯员 曹倩)她曾说,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同事说,她是个兢兢业业的人;群众说,她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好友说,她是个和和气气的人;家人说,她是个忙忙碌碌的人。她,就是中共桂东县委组织部干部黄絮飞。
黄絮飞,女,汉族,桂东县东洛乡人,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入党。曾在县教育、宣传、组织等部门工作。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任中共桂东县委宣传部副科级宣传员、正科级纪检员,2007年11月至2009年6月任中共桂东县委组织部正科级纪检员,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任中共桂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15年7月11日,因突发急病医治无效,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8岁。
黄絮飞一生扎根基层,对工作从严着眼、从实着力,对自己修心正身、律己求实,将“三严三实”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不渝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就像桂东红土地上最常见的桂花,破石而出,迎风绽放。如今花落碾成土,依旧芬芳满人间。
安于本职,却不安于现状
“以党章为镜,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即知即行,立行立改,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黄絮飞工作日记。
不大的办公室,暗沉斑驳的办公桌上叠着一沓沓笔记本和文稿。主人微笑的工作牌还立在案前,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原本伏案的人已经离去。
黄絮飞,曾经的主人,在这里做着基层组工干部一件件平凡的事情,铸造一个个不平凡。44支省、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服务协调工作、33名大学生村官管理指导工作……忙,对于黄絮飞来说是常态,作为分管基层党建、大学生村官等工作的副部长,黄絮飞重任在肩。她既是指挥策划者,又是具体办事员,不是在办公室,便是行走在农村田间地头。
2015年4月份,省派三支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桂东,其中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队进驻桂东县沤江镇金洞村。初来乍到,省机场管理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黄晖和队员们对开展农村基层工作有些迷惘。
“来了桂东,都是自家人。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我愿意成为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开展好工作的'友谊桥'。”黄絮飞笑着对队长黄晖说。
6月14日是周末,黄絮飞走访完驻大塘镇蛟洲村、沙田镇胜利村两支省派工作队后已接近晚上6点。车子往县城方向返回,谁知到县城并未停,而是直接来到沤江镇金洞村工作队驻地。
队长黄晖和队员们正在食堂端着大钵子吃晚饭,见黄絮飞一行“不请自来”颇感意外。大家相视一笑后,一起端着钵子边吃边聊村里的工作,从如何发展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到基层党建工作,从食堂到办公室,从晚上6点到11点,金洞村老村部改造成避暑旅游接待点,以旅游扶贫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计划敲定了;以奖代投,鼓励村民发展花卉苗木和药材种植产业的思路明晰了;新修和硬化通组公路的规划形成了;黄晖和队员们紧锁的眉头越来越舒展了。
“她是个谋事实、工作实、做人实的好干部。几个月的接触,我们已经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回忆一幕幕,黄晖感慨不已。三个多月间,黄絮飞主动去金洞村与工作队一起工作就达6次。
黄絮飞的手机一直是各驻村工作队的“咨询热线”“求助热线”,而这条热线,还同步面向33名大学生村官。
“她是我人生道路前进的引路人。”在桂东县四都镇溪塘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陈建盘说。
2012年8月,陈建盘离开大学校园,成为了四都镇溪塘村大学生村官。在走家串户过程中,陈建盘发现村民们都有养殖生猪的传统,生猪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于是萌发了帮助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同时建立自己的生态养殖场的念头。
陈建盘的“剑宇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但扩大规模、引进技术,需大量资金运转,这让刚步入社会的陈建盘犯了难。
黄絮飞了解情况后,与县委基层办工作人员多次来陈建盘的养殖场了解情况,鼓励他勇往直前,同时积极协调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团县委等部门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先后扶持陈建盘项目资金20万元。目前,陈建盘的合作社注册资本已达58万元,年出栏生猪从40头扩大到1300头。为此,他还代表桂东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郴州市“城乡统筹”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大赛和全省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近年来,黄絮飞摸索了一套符合桂东山区特色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带领基层办同志建立了大学生村官“4+1”帮扶机制,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五个一”学习活动(写好一本工作日志、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度参加一次集体活动、每半年写出一份调研报告、聘期内为所在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四个一”实践活动(“一周一考试”、“一月一约谈”、“一季一主题”、“半年一督查”)、“四比四争先”(比信念、在筑牢宗旨上争先,比状态、在奉献进取上争先,比作风、在求真务实上争先,比业绩、在为民服务上争先)和“村官大宣讲”等四大主题活动,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历练本领。
黄絮飞高度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大学生村官柳欢荣获2014年度桂东“十佳青年”称号;大学生村官罗江涛荣获2014年度“桂东县综合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桂东大学生村官们在各个领域渐渐崭露头角,实现有序流动61人。黄絮飞牵头的创新项目《搭建“四个平台”,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获得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奖。
“絮飞是个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好干部。”桂东县委宣传部正科级宣传员徐焱明说。14年前,黄絮飞是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常与时任沤江镇宣传委员的徐焱明对接学教活动论文撰写、督查进展情况等工作。虽身处“临时机构”,黄絮飞对工作从不“临时应付”,每篇工作论文、报告都进行大量调研。黄絮飞的工作成绩得到肯定,被提拔到县委宣传部任副科级宣传员。在宣传部,黄絮飞积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各项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员的“喉舌”作用,这让后来成为同事的徐焱明很是钦佩。
[NextPage]
追求事业,却不追求名利
“她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基层组工干部的榜样。”——中共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评价黄絮飞。
在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峥嵘看来:“黄絮飞是个创造精品的优秀女领导干部,因为她工作精益求精,家庭精致和谐,学习精于思考,为人乐观坚强。”
在同事眼里,黄絮飞很热情。2007年11月,黄絮飞调任桂东县委组织部,先后担任正科级纪检员和副部长职务。当时,青年干部李愈纯刚参加工作不久,身为部领导的黄絮飞对年轻干部悉心指导、循循善诱,工作上主动担当,从不拈轻怕重,积极引导和培养青年干部成长,为他们作出了表率。李愈纯担任副部长后,两位副部长既分工又合作,配合默契,在基层党建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工作中黄絮飞都主动挑大梁,不以“前辈”自居或推诿工作,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一致好评。
桂东县新坊乡人大主席陈一锋回忆,2013年3月,时任县委基层办主任的他和黄絮飞赴省委基层办争取国定扶贫村和省委驻村工作队相关事宜,希望省卫生厅派工作队驻点桂东寨前镇白竹村。出发前,黄絮飞血压很不稳定,总说头痛,时任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的陈占华说:“不舒服,就叫一锋去吧,是他对口联系的工作。”黄絮飞笑笑说:“小伙子还年轻,需要再历练几次才能单独完成重要任务,我再带带吧,顺路去省城看看病。”
出发前几天,下乡了解情况、撰写县情和请示材料、工作联络等系列前期准备工作,黄絮飞抱病加班加点完成。最终,赴长沙争取支持事宜很顺利,省委基层办领导很认可桂东工作,省卫生厅工作队派驻到了白竹村。
在长沙那天,黄絮飞上午顺利办完工作,下午本计划去湘雅医院看病,已托朋友帮忙挂好号、约好专家了。中午市委基层办的一个电话却又改变了行程——第二天,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基层办领导将赴桂东调研大学生村官情况。
陈一锋说:“您难得顺路去湘雅医院看次病。要不我先回去,保证顺利完成任务。”黄絮飞不同意:“看病可以下次再来,别耽误工作了,咱们一起回去吧!”赶回桂东已经是当晚8点多了。两人吃了盒饭后,就开始着手制定座谈方案、联络相关人员、撰写审核汇报材料、布置座谈会现场等相关事宜,又是一个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才完成准备工作。那天下午的调研活动非常成功、非常圆满,得到市委组织部、市委基层办的高度肯定。
“‘严以修身’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诠释,她对工作追求精益求精,那种熟悉的执着又任性的态度至今感染着我、影响着我。”陈一锋感慨地说。
在亲友眼里,黄絮飞却有点“冷”。每年年度考核,黄絮飞都主动回避有自己亲友在内的单位和组织。在对各单位进行评选推优时,她对亲友所主管的单位从不徇私情。
2015年3月9日,黄絮飞的家乡东洛乡下洞村村支书郭名球带领村主任等村干部特地来县城,想请黄絮飞吃饭,借机让分管驻村帮扶工作的黄絮飞安排一支工作队支援家乡。但前期调研摸底数据显示,下洞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符合今年安排工作队的条件。黄絮飞和家乡的村干部在办公室谈了一个上午,委婉地解释着。
中午,黄絮飞请村干部们在离单位不远的小餐馆吃了饭,早早抢先结了帐:“按辈分,您几位是我叔父、堂姐,今天我请家里人吃个饭,表示歉意。”
回想“遭拒”的经历,郭名球很理解:“今年村里虽没争取到扶贫工作队,但我们一点都不怪怨她。她是村里的好闺女,曾帮助我们争取资金硬化了长桥组道路200米,村里老少有什么私事她都全力帮助,全村人都记着她的情。”
安心本职、忠于职守,但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每年年度测评,黄絮飞都名列前茅,但先后4次把优秀等次让给了其他同志。2010年,2012年,组织两次有意安排黄絮飞到科局单位担任“一把手”,她却很委婉地说:“我是老组工干部了,对组工工作有感情,再等等吧……”
打开黄絮飞的抽屉,一沓鲜红的荣誉证书静静躺着,最上面是2014年全市三等功的优秀证书,它们记录着主人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NextPage]
燃尽生命,却燃不尽忠诚
“丹心尽瘁铸典范,慈惠淑德传嘉风。”——丈夫李飞雄写给妻子黄絮飞的挽联。
午后,临床医学毕业的李飞雄独坐在窗前,深陷的眼窝蓄着泪水,深深自责:“我没照顾好她。若是我党校学习结束早一天回来,或许能留下她……”儿子李为在外地读大学,同在县城工作的丈夫李飞雄从2015年5月份起在郴州市委党校学习培训两个月。
“我们不在的时候,她真把单位当成家了,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家庭;她透支了身体,透支了生命。”丈夫忍不住落泪。因长期劳累,黄絮飞患慢性高血压近7年,患甲状腺功能减退3年多,每天靠药物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同事眼里的她,依然是每天意气风发、精神昂扬地工作;而家人眼里的她,却是进门就说“我累了”,然后倒床就睡。
在黄絮飞去世前一周,她打电话告诉丈夫,省委调研组将专题调研桂东县,其中一项主要工作便是调研基层扶贫情况。她想与同志们借这次难得的机会,将各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精准扶贫以及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反映上去,争取引起省委重视,得到对桂东基层扶贫工作的更大支持。
那一周,她与同事们奔波在胜利村、蛟洲村、金洞村等各个驻点扶贫工作队间,了解、撰写和核实基层第一手资料,积极向上对接,筹备省委调研组座谈会各项会务,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
7月9日,省委调研组专题调研桂东活动如期举行,黄絮飞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
当天,黄絮飞辗转沙田镇胜利村、沤江镇金洞村和大洞村、大塘镇蛟洲村。中午时分,丈夫的问候电话打进来,黄絮飞对着电话匆匆说:“调研正在进行,我感觉头痛不舒服。有事要忙了,不多说了。”不容丈夫多追问,就匆匆挂了电话。
下午4点,黄絮飞在蛟洲村开展工作之余,顺路进了村卫生室测量血压,结果血压值偏高,村医提醒注意休息。晚上6点,黄絮飞到一直就诊的县中医院钟文雄医生处检查,血压值仍然偏高,钟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静养,黄絮飞婉言谢绝了,拿了口服药转身离开了医院。
晚上,独自在家的黄絮飞服药后继续工作,多次打电话调度第二天蛟洲村扶贫工作座谈会事宜,记录着各个细节。晚上10点40分左右,丈夫的问候电话再次打进来:“现在忙完了吗?身体感觉怎么样?”“很累,头好痛,还有资料没审核完。”“你怎么不去医院?”“去了一趟,老毛病。明天有重要工作,没时间耗在医院。”只言片语后,黄絮飞依旧匆匆挂了丈夫电话。
15分钟后,李飞雄却意外接到了妻子来电:“飞雄,我头痛得像要炸开了,很想呕吐。”“你赶快把家门打开,我去叫医生来!”医学常识告诉李飞雄,妻子已是颅内高压典型症状,性命攸关,丝毫不能再拖延了。
然而,这通电话却成了永别。黄絮飞最终没有力气去开门,也没有力气接听丈夫、医生、同事和亲友们一个接一个打在手机和座机上的电话,更听不到门外急促的敲门声了……
7月10日凌晨0时许,消防人员用专业设备终于打开了家门,大家看到的是不省人事倒在沙发上的黄絮飞,以及散落在茶几和地上的一份份材料……
经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诊断,黄絮飞因高血压引发颅内大量出血。医生们竭力治疗并未拦住死神的脚步,7月11日上午10点28分,黄絮飞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黄絮飞去世后,尽管一再限制参与丧事的人数和规模,但仍有许多干部群众自发前来为她送行,很多是各村村干部和村民,人人眼含热泪,追忆不绝:
“她是心怀民生的人。”寨前镇槐村村村支书陈力时说。槐村村民陈运昌是黄絮飞一对一帮扶对象,平时了解生活情况、送钱送物,黄絮飞常常往槐村跑。在丈夫李飞雄担任县民政局局长期间,家里几乎每天都有因病返贫、因灾致贫或者低保户上门求助,家里成了求助地和倾诉地。丈夫不在家,黄絮飞总会给远道而来的村民端茶倒水,下一碗鸡蛋面条。
“她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的榜样。”县委基层办主任李火雄说。李火雄曾因工作疏忽被批评过,但他看到更多的是黄絮飞尽职尽责,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更多的是心系民生,奔波在各个村镇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更多的是情系百姓,对来办公室反映情况的村干、村民,常常自掏腰包,请吃饭或买车票。李火雄说,自己感受太多来自黄絮飞工作细节中的感动。
“她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人。”黄絮飞大学同学郭喜英说,“在同学圈子里,她乐于帮助别人,人缘特别好。”前年黄絮飞儿子考上中国民航大学,同学们说要好好庆贺一下,黄絮飞婉拒了:“同学们的情我领了,现在按政策不能办升学宴,我作为一个组工干部,要带头遵守规定。”再过两年,絮飞儿子就大学毕业,以后会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一切,老同学却再也看不到了,郭喜英唏嘘不已。
“她是我心中的骄傲。”儿子李为说。在儿子眼里,妈妈有一手好厨艺,一脑好思想,一腔真性情。家里攒钱买了一套新房子,妈妈里里外外装修收拾好后,却坚决不搬进去,而是让给爷爷奶奶住。“妈妈一直有个心愿,和爸爸一起来我读的大学看望我,然后一家人去北方看圣洁的雪景,而这个愿望却永远实现不了了。”李为泪如雨下。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黄絮飞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来不及和自己疼爱的丈夫儿子告别;来不及安顿好病中的母亲;来不及再看一眼朝夕相处、亲如家人的同事们。但是,她用48岁的生命坚守了严以修身、心怀民生的大爱,用严格务实的作风诠释了一位最美基层组工干部的感人事迹,留下了干部群众对组工干部的良好评价,留下了信仰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王冬媛 曹倩
编辑:周芬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