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后的胜利】张兴楚:无线电抗日的“秀才”连长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巧立 编辑:周芬 2015-08-28 14:14:08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兴楚肖像(胡玄 画)

  红网炎陵站8月28日讯(通讯员 张巧立)笔者一行几人,就着2014年冬日的暖阳,自炎陵县城向西进发,翻过一座名曰“夹石坳”的大山,驱车40余千米,到达东风乡西草坪村。
  
  在村书记的引领下,我们穿过鹏塘张氏祖祠东侧的青石巷,爬上一道细长的斜坡,一座低矮的青瓦黄土墙的老屋映入眼帘。屋前不算宽敞的晒谷坪上,两张蔑笪上晒着许多透明又不失娇软的红薯片。在堂屋西侧的小屋里,我们看见了运用无线电抗日的老兵——张兴楚。
  
  张兴楚虽然年逾九旬,却依然精神矍铄。魁梧的身材,透发着儒雅的气息。村书记向张兴楚说明我们的来意,张兴楚在小屋的火盆边,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张兴楚说话的语调淡若止水,脸上的神情波澜不惊。在张兴楚娓娓的叙述中,我们浑然不觉地陷入那段战火纷飞的时光里。
  
  1922年7月,张兴楚出生在东风乡西草坪村。家有兄弟四人,张兴楚自幼酷爱读书,是家乡人眼里的“秀才”。1939年冬,17岁的张兴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黄埔军校,成为第十七期通讯兵科学员。时值抗日战事吃紧,原定三年的学习时间,骤然改为一年半就毕业了,授少尉军衔。毕业后张兴楚被匆匆派往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石牌要寨支援战斗,隶属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94军军部直属通讯兵营。司令长官吴奇伟。
  
  “我在94军,”张兴楚说道,“先后经历了两任军长,第一任是李及兰,第二任是牟廷芳。”“那你还去过其他地方参加抗日作战吗?”笔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江防驻兵,一般不随意调。”张兴楚说。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后,为全面侵占中国,决定对当时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展开进攻。石牌要寨,就是进出重庆必经之地。一场事后被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鄂西会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1943年5月28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纠集第三、第三十九师团等10余万兵力开始向石牌要寨进攻,时称第六战区部队及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等所属部队共投入15万余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正面阻击战。至1943年5月31日,日军因战死25000余人,伤亡惨重灰溜溜地撤出了战斗。石牌要寨,依然牢牢掌握在张兴楚所属部队的中国军人手中。鄂西会战后,张兴楚因立功受奖,授少校衔,升任通讯兵营连长职位。1945年8月15日,张兴楚在石牌要寨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全面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
  
  “打仗时,通讯兵24小时没有休息的,我们既要接收自己方面的情报,还要兼听监视日本鬼子的情报。为防止日军窃取情报,我们的情报都是‘密中加密’,报头报尾是摩斯密码,报中则是另一种密码,需由专门的译电师翻译。”
  
  采访时有个小插曲,更是令人对张兴楚为人刮目相看。随行画家胡玄为张兴楚作现场素描画像。因张兴楚未着军大衣,画家征求张兴楚,后期加工可否把便装画成军大衣。张兴楚轻摇着头脑嘀咕:“脱离现实,要不得!”深思这话,让在场的我们对张兴楚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了更深的敬佩。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巧立

编辑:周芬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8/28/11059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