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后的胜利】张志初:抗日救亡中湖南的作用不可替代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张英 编辑:康晓乔 2015-08-31 13:54:0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党史办主任张志初接受红网大型策划《最后的胜利》报道组采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张英 长沙报道
  
  “前阵子我在美国旧金山做演讲,当讲到‘六个不可替代’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边鼓掌边说‘湖南ok,了不起!’”今天,湖南省党史办主任张志初向红网大型策划《最后的胜利》报道组回忆。
  
  张志初所说的“六个不可替代”不是别的,正是抗日战场中湖南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他看来,抗日救亡中湖南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勇敢面对日军暴行不可替代、重要的战略后方不可替代、红色的砥柱中流不可替代、六次浴血奋战不可替代、协助盟军作战不可替代、最先见证胜利不可替代。
  
  勇敢面对日军暴行不可替代
  
  民族存亡之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农民放下了锄头,工人放下了铁锤,学生放下了书本………不分阶级、阶层、党派、信仰,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燃起了抗击侵略的熊熊烈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1938年7月,湖南各抗日团体和各界民众开展抗战周年纪念献金活动。在长沙的献金现场,一位人力车夫揭开车座木盖,倾其所有的钞票铜板,尽数投入捐献箱。短短几天,全省收到献金297757元。
  
  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1942年扩建竣工,共开挖搬运土石方77万多方,滚压面积54万多方,铺沙石面积为18万多方,而这些全部都是靠湖南百姓手工完成。当时在芷江周边流传着一句话“人到芷江,九死一伤”。
  
  张志初介绍,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田汉来到湘北各部队和民间搜集材料,创作了一部反映长沙会战的剧本。剧中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日军入侵长沙金井影珠山下开物学校时,抓住了3名小学生。日寇拿出汪精卫的照片问他们是否认识,学生们说:“这是汉奸汪精卫。”日寇打他们的嘴巴,要他们承认是领袖,向他敬礼。3名学生宁死不屈,最后被残忍杀害。
  
  这是怎样的一种气节?田汉评价说,在民族危难的时候,这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不可侵犯的志节,是一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高贵的品质”。有这样的小学生,湖南不会亡,中国更不会亡。
  
  重要的战略后方不可替代
  
  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抗战初期,在地处大后方的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展开和不断高涨。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等百余个抗日救亡团体在全省各地纷纷建立,抗日宣传、抗日集会如火如荼,全省民众踊跃捐款捐物,筹措转运大量抗战物资,救护伤兵难民,支援抗日前线。
  
  据统计,从1937年8月18日至10月26日,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便募款68万余元、布鞋4万余双、毛巾13万条、药30余箱、棉背心3000件、布袜1万双。1938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抗战”一周年,全省共募款29775万元、寒衣360万套。
  
  此后,湖南抗敌后援一直没有停止。1940年10月20日,长沙市商会电全省各县、镇商会发起捐献“湘商号”飞机参加抗战。至1942年5月底,全省捐机款逾700万元,可购飞机50架,居全国之冠。八年抗战中,湖南平均每年供给军粮1000万担、军棉7万担、军布300余万匹。
  
  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沦陷后,湖南成为抗战正面战场的前线,湖南救亡运动的重点转为协同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积极动员三湘子弟参军参战,奔赴抗日最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只有3000万人的湖南,共为抗日前线输送210多万子弟兵,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在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共湖南地方组织起到了巨大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作用。
  
  1944年长衡会战后,湖南大部分地区沦陷,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动员和组织人民,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沦陷区树立起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旗帜。很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的抗日游击战争,遍及湘中、湘北、湘南、湘西各地,充分显示了湖南人民勇于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
  
  红色的砥柱中流不可替代
  
  今天繁华的长沙蔡锷路上,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徐祠巷。
  
  小巷深处,一座祠堂格局的院落静静矗立。相比周边的高楼大厦,这里显得格外质朴和静谧。然而,在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却一度是抗日救亡运动的“洼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张志初介绍,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湘籍共产党人徐特立、王凌波的领导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与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共湖南省工委相互配合,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最广泛的力量凝聚在抗日救亡的大旗之下,使湖南形成了国共两党以及各阶层同仇敌忾、团结合作、奋勇抗日的局面。
  
  而这只是湖南红色砥柱中流的一个缩影。
  
  “抗日战争期间,湖南的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湖南的党组织的活动,也是非常的踊跃。”张志初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湘精神的湖南人,走向各个抗日战场,他们的不屈斗争和光辉业绩构成了湖南对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部分。
  
  1935年,毛泽东在延安写就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等著作中,科学阐明了敌强我弱,必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938年,毛泽东驳斥“亡国论”“速胜论”,写成《论持久战》,提出了一整套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的办法。
  
  “像毛主席,他最先倡导建立全民族的抗战统一战线,而且又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些抗战的指导方针、抗战的战略战术都是我们湘籍的共产党人最先提出来的。”张志初表示。
  
  六次浴血奋战不可替代
  
  抗战期间,全国抗战正面战场一共进行了22次会战,其中6次发生在湖南,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日军侵华司令冈村宁次曾经叫嚣:“欲灭华夏,先平湖南。”但,日军在湖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和挫败,并最终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
  
  1939年至1942年间,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第一次长沙会战,迫使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第一次放弃攻占的地区,退守战前原有阵地,粉碎了日军迅速结束中国战争的梦想。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抗击了日军的反复进攻,迫使日军原路退回。第三次长沙会战,成为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对日军第一场重大胜利。当时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1943年10月,1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直扑常德,中国军队以约20万兵力迎战。日军由于久攻不下,不顾国际公约,对中国军队的阵地施放毒气。常德会战缴获的一份日军密件写道:即至最后一兵,仍握住机枪,伺机反击,其战意之旺盛,可唯前所未见者。”战争最终以日军被迫北撤而告终。
  
  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打响,中国军队以18000人守卫衡阳,面对前来进犯的11万日军,以战死7400人的代价,杀敌48000人,创造了正面抗战以来敌我损失比例的最大值4.6:1。1944年8月12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写道“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1945年4月至6月打响的湘西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企图占领芷江机场的企图,揭开中国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为芷江受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湖南发生的六次会战中,日军伤亡共在20万人以上,中国军队也以死伤32万人的惨重代价,阻挡了日军侵华步伐,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协助盟军作战不可替代
  
  抗日战争期间,湖南军民协助盟军作战,衡阳机场是当时南方最大的中美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成为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盟军战机先后击落日军飞机两千六百多架。此外,从芷江起飞的战机,还多次直接参加远程作战,轰炸日本本土。
  
  芷江拥有的空中力量给侵华日军及日本本土造成巨大威慑。为了夺取芷江机场,日本制定了征服中国的“1号作战计划”。1945年4月9号到6月7号,中日双方共出动兵力28万,战线长达200多公里。这场战役被称之为“湘西会战”,最终以日军失败告终。自此,日军再无开展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从1938年到1942年,经过两个阶段的修建,芷江机场成为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机场。机场占地4282亩,驻中美飞机400多架。另外,美国有13支部队,中国有20多万军人驻扎在芷江,使之成了名副其实的战略空军基地和抗战指挥中心之一。
  
  张志初介绍,为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率领飞虎队为中国抗战做出的重要贡献,芷江机场附近修建了飞虎队纪念馆。第八作战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美空军兵营、配电机房等军用机场设施,以及修建机场的巨型石碾子,依旧完好地保存在纪念馆内。
  
  当时,有一位飞行员叫罗伯特,在桂东的上空和日军敌机作战的时候,飞机坠毁牺牲了,是湖南桂东的军民,把飞机的残骸收集起来,把飞行员罗伯特的遗体进行了厚葬。
  
  最先见证胜利不可替代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飞抵湖南芷江,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向中国投降。湖南,成为最先见证抗战胜利的一片热土。
  
  张志初介绍,当天,日方乞降代表遵照中方指示飞抵芷江,与中方代表洽谈投降事宜,双方就受降范围、军需物资、武器装备、设施接收、资料移交等问题达成了协议,签署了记录着中国战区受降、接收的详细规定和具体步骤的备忘录,完成了接受日军投降的实质性工作,受降洽谈取得成功。
  
  受降地为什么会选择在芷江?张志初认为,当时的芷江拥有承载着中外重要交通补给线的芷江机场,是抗日战争中同盟国重要的空军基地和陪都重庆的前沿基地,同时也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大本营。
  
  芷江洽降,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一洗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而芷江作为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人民投降的受降城,不仅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页,也确立了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张英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8/31/110539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