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9月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添)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迅速崛起,然而总规模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银行理财的发行量与平均收益却在不断走低。9月1日,银率网发布《2015年上半年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称,2015年上半年,3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1873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环比下降5.88%,同比下降21.73%。同时,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远低于5%。种种数据表明,银行理财高收益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短期理财产品占据发行半壁江山
银率网数据显示,从投资期限来看,1至3个月期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为发行主力,占比达47.89%,其次为3至6个月期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为24.29%。此外,6个月至1年期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为18.37%,1年以上期限以及1个月以内期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分别为7.69%和1.76%。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上半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率有所下降,披露产品中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的比例也明显下滑。到期的165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022款披露了到期实际收益率,披露率为61.79%。在披露了实际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占比为59%。业内普遍认为,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的比例降低,可能是造成部分银行不愿意披露到期产品信息的原因。
挂钩股票指数 理财产品收益难达标
银率网半年报同时显示,2015年上半年,有38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这382款结构性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最高收益率之差的平均值为3.36%。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以挂钩股票指数和黄金的产品为主,分别为244款和73款,占所有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结构性理财产品的83%。
2015年上半年,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的主要标的是股票指数、汇率、利率和黄金,其中挂钩股票指数的产品发行量最多。这与整个资本市场的行情密切相关,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走出了为期一年的牛市,股票市场行情异常火爆,这也使得银行加大了挂钩股票指数产品的发行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到期产品的情况来看,挂钩股票和股票指数类的产品虽然平均预期收益较高,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但是其风险也相对较大,从到期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和平均实际收益率的差值来看,挂钩股票和股票指数类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差值最大,尤其是挂钩股票指数类的产品。
专家:选择风险相对可控的理财产品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表示,股票市场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在6月份戛然而止,进入较大幅度的调整之中,去杠杆之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救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在去杠杆之后面临着去泡沫的预期,政策的影响力在逐渐趋弱,指数不断跌破预期,但超跌之后的技术反弹也可能会比较强劲。这就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幅度,这也使得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不论看涨还是看跌,都要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同时,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来说,银行的理财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相关银行在理财产品挂钩标的选取、产品结构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差异,将会影响到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的达成,能力突出的银行产品达到最高收益的概率就高,能力不足的银行,虽然发行的产品看上去有比较可观的预期收益,但到期后投资者只能获得极低的最低收益。
闫自杰建议,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在选择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首先要关注产品的结构设计及挂钩标的,选择风险相对可控的产品进行购买,可暂时规避风险较高的挂钩股票、基金、汇率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另外,要关注银行的理财能力,通过其过往业绩表现预测其投资管理水平及达到预期收益的概率。
来源:红网
作者:张添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