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湖南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在长沙组织急救大型“快闪”公益活动,全省14地州市同步进行。湖南省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杨明施教授等急救专家现场传授徒手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脊柱损伤固定与搬运等生活中常用的应急措施。
“世界急救日”为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始于2005年,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发起,目的在于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人士掌握急救技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研究显示,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事故致死者约350万人,也就是说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非命。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死于心脏骤停总人数54.4万人,意味着每天有1511人、每小时63人、每分钟至少1人死于心脏骤停。
杨明施介绍,病人死亡呈三个高峰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死亡数量占50%,称为现场死亡。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2到4小时内,即早期死亡。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1到4周,占死亡数量的20%。抢救应该针对创伤后第一死亡高峰和第二死亡高峰内的危重病人,这类病人是救治的主要对象,临床上的抢救也主要集中在这个阶段。
在现场每推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前10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上称之为“急救白金10分钟”。因为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到50%,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医学上又称之为“黄金4分钟”。
创伤约占全球死亡率7%;中国创伤致死率也是逐年上升,每年因创伤的死亡人数已达70万。创伤后1小时得到救治死亡率为10%,8小时得到救治的死亡率则高达75%。因此对于危重多发伤、严重创伤或(和)失血性休克病人,美国马里兰大学创伤中心创始人考莱教授又提出了创伤后“黄金1小时”的概念。
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情况下只能耐受4到6分钟,若及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就可以把时间窗延长至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在延长的抢救时间内赶到,抢救病人生命。研究证实: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50%能被救活;4到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受交通状况影响,110急救中心从接到现场报警,到派出专业人员赶到现场急救,平均为12分钟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而是空等120救护车到来,无异于“等死”。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余希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