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豆豉曾红极一时,产品远销东南亚。而近年来,由于制作工艺繁杂、技艺人才短缺、生产原料紧缺等原因,整个浏阳地区生产豆豉的企业已由原来的100多家减少为现在的8家,豆豉从业人员已由原来数千人减少到现在不足300人,传统工艺濒临失传。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地方名产,今年浏阳多方筹措资金近100万元,充分挖掘豆豉生产技艺资源,并成立了浏阳豆豉生产工艺传承保护协会,加大力度对豆豉生产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孟庆善表示,历史悠久、完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浏阳豆豉具备了申遗的条件。浏阳要在已经扎实开展的申遗前期工作基础之上,培训浏阳豆豉手工艺人,传承和保护好传统制作技艺,同时加强宣传,挖掘浏阳豆豉传统文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旭陪同调研。
溯源
◇上个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考古发现豆豉姜,为浏阳豆豉来历找到最好的注脚。
◇1935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载:“浏阳豆豉亦起源于前清……湖南豆豉以浏阳产为最著名”。
◇今年6月,浏阳豆豉制作工艺等13个项目正式列入第三批浏阳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红网
作者:陈郁琳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