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化县农民易正楚研制水工闸门半世纪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康晓乔 2015-09-15 09:29:54
时刻新闻
—分享—

  【人物】

  易正楚,男,72岁,安化县大福镇西冲村村民。申请水工闸门和新型水力发电站发明专利11项,获授权2项。

  【故事】

  8月,易正楚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第二项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开关的平底闸阀”通过实质审查,获得授权。这个只读过小学的农民一辈子和水工闸门难舍难分,梦里常常是闸门。

  “我的闸阀是水工天下第一门,谁胜过我,重奖200万元。”易正楚的“擂台”在网上摆了几年,一直无人应战。他深感无奈:“我这辈子就这心愿,想看到发明变成现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化山区大修水利。易正楚挑过土、夯过硪,工闲之余喜欢观察大坝的构造。他不懂涵洞和大坝的设计原理,只有一种本能的想法:蓄水放水,一张闸门就够了。利用水本身的压力实现自动开闭,不但工程量小,还可节省劳力。

  当时,安化县农机修造厂有个鼎鼎大名的技术创新标兵,写的《科学并不神秘》放在扫盲课本上,给了易正楚莫大的激励。他一头扎进去,想要利用水能实现闸门自动开关。

  孰料一念一动,由迷入痴,竟是半个世纪的坎坷。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易正楚除了参加队上的劳动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对水库大坝的观察和思考上。 他千方百计找来数学、机械和制图方面的书籍,像啃“天书”一般,花半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一个术语或公式,以惊人的毅力一点点消化吸收。

  他经常带上干粮,跑到上百里外的地方观察水坝,一看就是几天。因为无从获得介绍信,吃过数不清的闭门羹。

  为了心中的梦想,易正楚几乎忘了别的一切。吃饭的时候,拿着碗筷比比划划,脑子里全是水流和闸门。走在路上,别人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经常走错了目的地。卧房是他的试验室,他反复搭建水能利用闸门模型,不断试验和改进。半夜里有了一个新设想,就翻身而起,点亮煤油灯,拿起笔记下来。旁人笑他异想天开,称他是“水利局长”。

  几十年来,他写下了数10篇论文,形成了30多份宝贵的图纸。这些论文和图纸描述的闸门,突破传统的限制,可以撇开常用的电源动力开启闭合,而是完全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实现在不同水位上自动开闭,控制蓄水放水、排污排渍。

  易正楚非常想做一个现实的模型,然而费用却远非他可以承受。为了筹资,能够找上门的他都去了。有人对他避而不见,有人表示爱莫能助。易正楚却只认一个死理:自己的发明对社会有益,一定会有人明白自己、支持自己。在武汉大学,易正楚得到了水利专业师生的支持。武汉大学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室的专家们曾认真分析了他的成果,认为水工自动闸门的研究构思非常新颖,应该作进一步研究,若能实现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易正楚说,他朝思暮想的,不是一个图纸上的闸阀。而是用自己苍老的双手,去抚摸立在大坝上的闸门,那是他花一辈子心血设计的。

  【感言】

  易正楚:我喜欢研究水工闸门,就是要让水工闸门变得更好。吃过好多苦,也冷落了家庭事,最对不住的是家里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