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谈馨 罗旭斌
9月14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了3位捐献者,3台血细胞分离机同时工作,采集造血干细胞挽救广州3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据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何一平主任介绍,根据采集计划,3位捐献者正好安排在同一天进行采集。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常德的70后转业军人陈毅(化名),最小的则是90后小伙子张世杰(化名),还有一位是33岁的岳阳护士杨芳(化名)。
当天下午,生命的“种子”采集完成,由志愿者送往广州。
70后:
被注射的动员剂剂量,比其他两位捐献者多一倍
已近不惑之年的陈毅身材魁梧,1994年入伍,是驻港部队战士。2005年退伍复员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他早就报名签订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同意书。
由于肌肉结实,血管埋藏较深,医生在他手臂上扎了6针才扎准血管。为了缓解医生压力,他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我的一点小痛,能给患者带来大大的幸运。”
“接到配型的电话,我还摆了个乌龙。刚开始,我以为是搞推销的,一接电话就回绝了。搞清楚对方身份后,我才答应捐献。”陈毅有些不好意思,讲了一个小插曲。
正因为身材魁梧,陈毅被注射的动员剂剂量达到300毫升,比其他两位捐献者多一倍。全身的酸疼,让他夜不能寐。“躺着也不是,趴着也不是。没办法,就抱着被子睡,跟鸵鸟一样,头扎进枕头里,臀部撅着。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陈毅说话很风趣。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支持他捐献造血干细胞。
80后: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一晚,她还在上夜班
杨芳是岳阳市岳化医院南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也是岳阳市第122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来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前一晚,她还在上夜班。
2014年3月31日,杨芳值完夜班回家,经过采血站,走进去献了血,还签订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同意书。一年之后,杨芳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
杨芳说:“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幸运是因为与中500万元彩票大奖一样,机遇很小;幸福是因为能救人一命,很值得。”
对于捐献,杨芳的父母开始很担心,但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杨芳多次向两位老人解释,最终征得父母同意。捐献过程中,杨芳的丈夫和6岁的女儿全程陪护,让杨芳感觉很温馨。
90后:
体重58公斤的他,捐献对象是体重85公斤的患者
在株洲工作的90后小伙子张世杰,未曾想过自己会从一名“宣传者”成为“捐献者”。2010年,正在湖南城市学院就读的张世杰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骨髓捐献活动,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他率先签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同意书。
张世杰救助的对象是一个体重85公斤的白血病患者。由于对方体重较重,张世杰需要注射动员剂,让造血干细胞“加班加点”工作,从而采集更多的造血干细胞。“打了动员剂后,感觉全身上下每个关节都很痛,但想到能救人一命,身上的酸疼也是值得的。”张世杰的回答质朴真诚。
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张世杰的父母开始并不同意。“当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我发来了成功捐献者的视频。通过视频,我的家人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最后同意了。”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谈馨 罗旭斌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