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清真寺伊玛目(教长)、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阿訇接受采访。
在清真寺内,穆斯林“解经”。
红网常德站9月26日讯(分站记者 黄刚) “我要尽自己所能,以一方教务为己任,促进常德社会和谐做表率。做常德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一滴水,滋润他,养孕他。”采访中,常德清真寺伊玛目(教长)、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阿訇这样告诉记者,担任阿訇以来,他始终把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摆在重要位置,成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先行者。
金黄色的回族礼拜帽,一身得体的灰白服装,一小束胡须让人温馨,双目炯炯有神,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浑厚庄重大气。“我干这一行已经25年了,只是希望民族的东西不要丢失,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民族。”这也许正是他致力于民族团结、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修养的体现。
学有所成,以言行诠释经典。
阿訇在波斯语中是“教师”的意思。在伊斯兰教教义里,阿訇只有品格高尚、宗教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胜任,“而伊玛目,更是需要懂阿拉伯语、波斯语,还有伊斯兰教法的人担任。”
黄信阿訇从1990年开始,从事伊斯兰教工作至今已25年有余。在常德的穆斯林群众心里,他的品格、学识早被充分认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学习。
黄信出生在常德一个回族家庭,自小受伊斯兰教的熏染。“我父母共养育了11个子女,日子过得很艰苦,我们后面5个兄弟姐妹读书没交过钱,都是政府资助的。”1982年中学毕业后,他到甘肃清真寺学习了近9年,1990年回到常德,开始从事伊斯兰教工作,曾先后在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清真寺、株洲市清真寺任教长,1993年起担任常德市清真寺教长。
为做一个合格的阿訇,树立好表率作用,黄信勤奋好学,曾经3次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国民族和宗教现状、如何作好民族宗教工作等问题的分析;1982年,中学毕业的他只身踏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对伊斯兰教知识的求学之路,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
黄信阿訇深知在“解经”工作中的榜样力量,他在言行上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组织全市阿訇学校倡议、领会精神,切实推动了“解经”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他编写资料,制作各种宣传牌,让穆斯林与非穆斯林都能更好了解党委政府对民宗工作的要求,在稳定社会上取得了成效。
“解经”结合实际,勇敢担当矛盾调解第一人。
常德是回维族穆斯林人口大市,占全省回、维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信仰不同、风俗各异、语言不通,偶尔会出现涉及民族的矛盾与纠纷。而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黄信在全市穆斯林之中有比较好的口碑,经常主动出面调解在常德发生的一些民族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连续12年被武陵区公安分局聘请为“警风警纪监督员”。
2012年9月6日,在常德市城区经营烧烤的桥南和桥北两派维吾尔族人员因争夺火车站周围地盘的经营权发生争执,至2013年6月20日以前,双方一直有些冲突,并几次到市政府、市信访局上访。期间,黄信先后接访与调解40余次。仅2013年6月,他就冒着高温,骑着自行车组织双方协调20余次,终于在2013年6月21日促使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
独善其身本不易,推广及人更可贵。为了引导穆斯林群众自觉适应社会,主动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他还不断创新宗教宣传的形式和内容,甘当和谐宗教的传播者,实现了宗教传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他说,现在来常德卖新疆烧烤的维吾尔族同胞与开兰州拉面馆的西北穆斯林人口较多,自己要多帮助他们。针对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及信息交流不畅等实际情况,他系统开展了对清真餐饮业的走访摸排活动,掌握了经营业户的详细资料,并建立了名册,方便大家交流。近十年来,黄信阿訇参与处理的涉疆事件达百余起,经他调查了解情况,汇报的材料就有200余份。“伊斯兰崇尚和平,我们都要努力维护和平。”他说。
坚守正统,有错必纠。
近几年来,由于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各种伊斯兰思潮相继出现在国内,有些留学人员不顾中国穆斯林传统,强行推行中东做法:改拜,并抨击穆斯林前辈,武断地将坚持传统信仰与功修的穆斯林断言叛教。
“当时,我得到消息后,立即召集全市阿訇一道,共同讨论经典,最后一致认为,中国穆斯林传统的做法很正确,坚决抵制挑起穆斯林对立的做法。”黄信告诉记者。
为了用正统的伊斯兰文化抵制外来人员的歪理邪说,黄信还组织全市阿訇开展上门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让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和正统知识深入群众,有效的抵制了改拜的出现。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是黄信阿訇的座右铭。同时,他深知一个地区的稳定源于众人的维护,所以,他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让自己成为城市和谐发展中的一味润滑剂。
来源:红网
作者:黄刚
编辑: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