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相关支持政策……”
“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
9月30日,十一届省政协第13次双周协商会在长沙如期举行,来自民革界别的委员们关注“互联网+农业”的精彩发言,在现场引起共鸣。
“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
委员们在协商中认为,“互联网+农业”是湖南农业创新与突破的一条捷径。
委员们介绍,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农业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并嘱托湖南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大通湖区建设了网络视频专家会商会诊平台,冷水滩区引进了‘一亩田’公司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长沙县与快乐购就农产品销售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省政协委员李定明认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产品、模式与业态,实现真正的现代农业。随着“互联网+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服务产业正在兴起。
“互联网+农业”在湖南遭遇哪些瓶颈
今年6月至9月,民革湖南省委会同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民革益阳市委、民革永州市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加快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入调研。
省政协常委雷震宇介绍,调研发现,“互联网+农业”在湖南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发展战略未明确,基础很薄弱,人才匮乏等。从整体上看,各示范区农业科技水平仍然不高,标志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缺乏,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到位、农业信息资源分散,“互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湖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20%,农村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次,农业数据资源利用率低、数据分割严重,相关应用服务发展滞后,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尚未形成全省性的协同共享系统。第三,互联网意识差,留守在农村种田的农民,基本都是年纪较大的,所受的教育极为有限,观念非常传统,很少有人了解互联网。第四,有保障的农村物流覆盖范围有限,除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流通外,农产品的流通仍然是个难题。”李定明告诉记者,既懂传统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缺乏,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人更加少,而农业电商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设备购置,都需要较高投入。
“互联网+农业”如何破题
委员们建议,要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物联网络平台,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率先在智慧农业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大家认为,应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中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种养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用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解决营销问题。大家建议,编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电子商务,通过自建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加快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扩大“淘宝湖南馆”的影响。以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为基础,运用“互联网+”打造农业博览会电子商务模式。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线下安全品质管理机制,消除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安全隐患。
——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高效、便捷。大家建议,依靠信息化全面提升各级各涉农部门行业管理能力,加强涉农数据的采集、监测、统计、分析,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统筹整合,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工作力度,培育一批农民信息员队伍、信息中介服务机构,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快捷的信息服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斌 冒蕞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