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0月1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范典 通讯员梁昌均)自从3月4日救起落水小女孩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段江华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不过他仍说:我还是我。
教师和艺术家,这是段江华最喜爱的职业。他说,自己最骄傲的成就是这些年培养出来的一批批学生,而他的作品则让他获得社会的认可,他也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的看法。段江华的作品充满着忧患意识,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的作品大多是废墟,看着比较凌乱,但是废墟里渗透出来的是一种沧桑,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1993年,段江华刚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第4年,虽然没有去看过马王堆展览,但是他凭借小时候看过的一张新闻图片的印象,创作出油画作品《王·后2号》,获得第二届中国油画展金奖,最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段江华说,这幅作品表现出一种忧患意识,而这也成为贯穿他后来创作的一条主线。
段江华50岁时,学生们给他出了一本画集,青年艺术家于轶文在画集里这样评价恩师的《王·后2号》:“以己之名,许以历史的沧桑,献给了人类溃散失落的高贵灵魂,汗水夹着欢笑,融入到历史的残砖断瓦里,‘王与后’遗落在汉墓的辉煌,重新被展现在现代人的记忆里。”此后,段江华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历史中,《国殇·文夕大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几年前,湖南省文联要做一个重大历史题材,“文夕大火”是选题之一,段江华便选择了这个题目。
段江华说,从市场角度来评价,他的一些作品是卖不出去的。他回忆,曾经有一位画廊老板想请他画一些可以卖掉的作品,这位老板打算订八十张,两万元一张。段江华其实两个月就可以画完,但他拒绝了。
“我不愿意画这个东西,就是希望我的作品能承载一种愿望,一种想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有价值的作品。”段江华说,精神的坚守是必须的,否则将一事无成,艺术也打动不了人。在他看来,物质社会发达时更不能丢掉文化,一个国家要走得长远,走得更好,也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范典 梁昌均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