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千团”竞演 家门口享文化红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段羡菊 刘良恒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0-16 09:34:37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新华社长沙10月12日电(记者 段羡菊 刘良恒)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沙城区湘江两岸沿江风光带歌舞飞扬,好不热闹。“跳有广场、读有书屋、看有影厅、演有舞台、唱有设备、讲有故事”。作为全国10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之一,长沙百姓不分城乡,如今可以多种途径领略文化的“红利”。
  
  “以文惠民、以文育民、以文乐民”
  
  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舞蹈跳起来——走进长沙县安沙镇文化站,村民们正在排练自编自演的花鼓戏《宴请风波》,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演员。
  
  在文化站院内,LED大屏上正在播放前不久举办的“欢乐大家唱”山歌比赛视频。安沙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理湘告诉记者,“每周五晚上,我们都会举办文艺演出,节目不分形式、剧种、行当,全镇的单位、村、社区、个人都可以上台。”
  
  记者了解到,像“欢乐大家唱”这样的群众文艺活动在长沙城乡遍地开花。2014年,长沙市组织各类群众文艺活动800余场,在文化部门登记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1300个,10万多名群众参与其中,现场观众累计超过百万人。
  
  家在天心区桂花坪街道的张佑明每周有三四天在新建的街道文化站练字。他说:“以往,社区内喜欢打麻将的街坊邻居不少。现在,很多拆迁安置户、城市新居民都喜欢去文化站。”
  
  “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多次参与基层文化调研的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改革之要务,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文化设施要建在百姓“家门口”
  
  实践表明,文化设施即便建设得再好,如果百姓感到不方便照样没有“生命力”。为此,长沙市坚持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化”,倡导各区县、镇街尽量把文化设施建在百姓“家门口”。
  
  长沙市9个区县(市)18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其中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示范性综合文化站128个,全市1424个村(社区)均建有文化活动室(中心)。
  
  文化设施建起来后,要经常开展活动才能聚拢“人气”。长沙市常年举办“舞动星城·歌涌湘江”百姓文艺会演。各区县(市)重点打造了“牵手芙蓉”“激情岳麓”“和谐雨花”“五彩星沙”“欢聚浏阳河”等文化活动品牌;“一区县(市)一精品”“一乡(街)一优品”“一村(社区)一成品”的百姓文艺格局在长沙已初步形成。
  
  岳麓山下“扎堆”荟萃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大学。长沙市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组建了首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艺术团——“星青年梦想联盟”。“校园文化进社区”主题活动已形成演艺、讲座、培训、作品、网站、图书、设计和比赛进社区8大子活动。
  
  9月30日,在浏阳河与湘江交汇之处的城市发展黄金地带,藏书百万册的长沙图书馆新馆开放,相邻新建的长沙市博物馆、长沙音乐馆也即将投入服务。“三馆”绽放,使得长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迈入历史性新台阶。
  
  “草根”人才是真正“主角”
  
  一些地方的文化场馆少人问津甚至逐渐荒废,关键原因在于忽略了调动百姓的参与积极性。长沙市一方面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注重引导普通百姓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介绍,长沙成立了由市政府负责人任组长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还先后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提效3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连续5年将综合文化站建设等4个项目纳入绩效考核。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民间‘文艺骨干’。”长沙市百姓艺术馆馆长刘新权告诉记者,长沙市财政专门设立专项经费,对全市文化站站长进行轮训,开展“文艺骨干”技能培训,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长沙还以百姓艺术馆为总校,构建中心馆——总分馆的文化馆辅导体系,每年培训约15万人次。
  
  租住在芙蓉区朝阳街道的农民工歌唱团体“华旭组合”,凭借一首原创歌曲《城市候鸟》,引发无数外来打工者的共鸣。
  
  刘新权说,像“华旭组合”这样的“草根”,才是长沙群众文艺的主角。表演者是身边人,表演的内容多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就地取材的文艺作品和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从而“台上演得尽兴,台下看得过瘾”。(原载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段羡菊 刘良恒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