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照顾上司妻儿66年 终于见到自己的亲人

来源:红网 作者:曾永红 编辑:刘飞越 2015-10-23 14:15:44
时刻新闻
—分享—

13171445536923656.jpg

10月22日晚,邵阳县仁济医院,庹世发的侄子拿着手机里庹老弟弟的照片给他看。图/潇湘晨报 实习生杨杨 记者杨旭

  潇湘晨报记者 曾永红 实习生 杨佳志 报道

  自1938年被抓壮丁离开家乡,庹世发再次见到亲人,已是77年后。

  因答应曾经的上司为其照顾妻儿,老家在重庆彭水县的庹世发自1949年起便一直留在湖南邵阳。其间,他曾寄过书信和照片回家,又怕牵累亲人而断了联系。如今,上司的妻子已经过世,儿子也早已长大成人,终身未娶的庹世发老人也萌生了想回老家看看的念头。在志愿者的辗转联系下,庹世发老人终于和重庆的家人得以重聚。

  10月22日晚8点10分左右,在经历了近12个小时之后,12名从重庆市彭水县赶来的亲人终于在邵阳县仁济医院见到了庹世发。

  “大伯,我们找你找得好辛苦啊!”第一个走进病房的侄儿庹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把抓过庹世发的手,泣不成声。庹成说,家人希望把伯父庹世发接回彭水县老家赡养,具体时间将视庹老的身体状态而定。

  从1938年被抓壮丁起,庹世发离开家乡已有77年。他用一生时间坚守承诺,照顾战友妻儿的事迹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人称庹世发“义薄云天”。

  亲人相见侄子摸出斑驳老照片与大伯相认

  22日晚8点10分,易浩光和侄儿易许军站在庹世发的病床边。志愿者告诉他们,从重庆赶来看望庹老的亲人们已到楼下,很快就上来了。

  几分钟后,庹世发的两个侄儿带着10名亲人走进病房。侄儿庹成走在最前面,他缓缓走到病床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庹成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一张斑驳的老照片:“大伯,您还认得我吗?我是侄儿庹成啊,这是您给家里寄的照片,已经30多年了。”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庹世发似乎还没太反应过来。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站在庹成身后的女眷见此情景,都捂嘴哭了起来。

  庹成又拿出父亲的身份证,哭着对庹老说:“这是我父亲,跟您长得是一个样子。”看到弟弟的照片,庹世发似乎想起了什么,重重地点了两下头。另一名侄儿一边喊“大伯”一边扶着庹世发坐起来,一名志愿者凑到庹老的耳边大声说:“您的侄儿带着亲人们看您来了。”

  亲人们探访了十多分钟后,医生提醒,因为老人身体还比较虚弱,需要静养,建议亲人先去吃饭,等庹老的情绪平静一些后再来探视。

  盼望回家老人两晚没睡着,拄拐杖练腿脚

  负责照顾庹世发的易浩光告诉记者,因为盼着重庆亲人,盼着回家,“满叔”(庹世发)已经连续两晚没睡了。

  20日晚,庹世发一直想要拔掉手上输液用的留置针,一边拔一边说:“不打针了,我要回家了。”易浩光问他要回哪里,庹世发念着“回家,回彭水”。闹了一阵后,庹世发又说自己想下床走走。“他说快要回家了,要把腿脚练灵活点。”易浩光只好给他取来双拐。拄上双拐后,庹老围着病床踱来踱去,嘴里不时念着“回家”。担心老人摔跤,易浩光和易许军一左一右陪着他。

  21日晚上,庹世发还是睡不着,他躺在病床上,用手不停地在空气中比划着。易浩光问他“满叔,你这是在做什么啊?”庹世发说,自己在编花篮。原来,在庹世发的老家彭水县,土家族的传统之一就是用各种材料编织花篮。一直到22日凌晨3点钟,庹世发才睡着。

  想着就要见到亲人,庹世发比往常更加兴奋。21日,志愿者给庹老送来了衣服和帽子。庹老换上后高兴得不得了,主动和易浩光讲起了当年在雪峰山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打了七天七夜,死的人不计其数,一车一车地堆到积木槽里(音)。”易浩光说,自己也是第一次听庹老讲这一段历史,“满叔对过去的记忆很模糊,可能是他戴上军帽后,勾起了对战争年代的回忆。”

  “我们想把伯父接回彭水县老家,最好是医务人员能够陪同。”庹成表示,为了寻找伯父,家人曾找过公安机关,甚至一度以为伯父已不在人世。此行过来,是想等伯父身体好转之后接他回家。

  “满叔(指庹世发)是我们的恩人,我们非养不可的。”易浩光表示,如果庹老愿意留在邵阳,家人会全心全意地照顾好他,让他安享晚年。但易家也表示,将尊重老人自己的选择。

  他的义气

  打赤脚把鞋让给孩子

  易浩光说,为了照顾好易家人,庹世发吃了很多苦。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缺少粮食的时候,满叔好不容易找到点吃的,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兄弟和母亲。他自己要么不吃,要么就去找些树皮、草根充饥。”在易浩光印象中,庹世发还曾将他自己穿的解放鞋硬套在易浩光脚上,并用绳子横向将鞋与易浩光的小脚绑紧;而庹世发自己大多数时间都是赤着脚,包括务农耕田。

  寻亲故事

  曾寄书信照片回家名字更改“阻碍”寻亲

  1938年,时年14岁的庹世发在山上割牛草时被抓壮丁。77年里,庹世发曾给家里写过信寄过照片,庹家人也找过警察帮忙寻找庹世发。然而,种种阴差阳错,时至今日才得以亲人重逢。

  1938年割草喂牛时被抓壮丁

  重庆市彭水县黄家镇新家村最年长的刘昌良老人讲述了77年前发生的一幕。庹世发和刘昌良只相差一岁,自幼便很要好。刘昌良说,庹家当时在村里是最苦的,庹父靠给人背罐罐挣钱,庹母手指染疾后,因无钱治疗以至于烂断。刘昌良说,庹世发在村里时的名字是叫庹长(zhǎng)发,不知为何后来改了名。

  “那天吃完早饭,我和他一起在他家门口的坝子上赶牛放牛,割草。”刘昌良回忆说,当时抓壮丁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专门抓穷人家的孩子。“我大哥被抓了壮丁,再未回来过。那天我们害怕被抓走,都躲了起来,可回来后就听说长发被抓走了。”

  14岁的庹长发被抓走不久,父母相继病故,只留下了七八岁的二弟和两三岁的三弟,两兄弟靠姑姑接济度日长大成人。

  1964年托人给家里写信捎雨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收到一封信,大人说是大伯写的,随信还捎带了两双雨靴,直到那时候家里人才知道‘失踪’了二三十年的大伯在湖南。”庹成说,由于家里人都不识字,且信上没有留下详细地址,家人无法联络上大伯。

  “信是托人写的,当时形势很紧张,满叔怕连累家人。”易浩光说,自己记得很清楚,信是1964年写的,当时搞“社会教育”,庹世发担心书信往来会牵累到彭水县老家的人,便不再与家中联系。

  28年前,庹成突然收到了来自地址为“湖南邵阳第五高级中学”署名“易东风”的来信,信是别人代庹世发所写,“我记得信中有一句是‘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信里还有大伯的照片。”庹成说,后来搬家,他一直好好保存着大伯的照片。

  “接到信后,我打了邵阳警方的电话,对方查了回复说没找到‘庹长发’,现在才知道大伯改名了。”庹成说。

  2015年志愿者牵线找到亲人

  10月16日,邵阳县义工联合会副会长尹湘湘从一个同学QQ群里听说黄亭市镇有一个参加过抗日的老兵,便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邵阳县义工联合会会长夏红。17日,夏红拨打了线索人提供的电话(易浩光的手机),但一直未接通,后来又联系上了庹世发所在黄泥村的村支书。当天下午,在确认基本情况后,夏红等3人来到黄泥村现场调研,得知庹世发是重庆人,已经离家77年。

  志愿者们将搜集到的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18日,得知情况的湖南老兵之家决定支持,发起圆老兵回乡梦的公益活动。经过湘、渝两地志愿者团队联合寻找,终于将邵阳县的庹世发与庹成一直在寻找的“庹长发”联系在一起,促成了10月22日这次的寻亲之旅。

来源:红网

作者:曾永红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0/23/10926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