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市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乖乖男”对同学大打出手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坤 易莲 编辑:于佳丽 2015-10-28 09:45: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岳阳站10月28日讯(分站记者 李维坤 实习生 易莲)27日中午,家住奇家岭社区的程女士很是生气地拉着今年读初三的儿子从学校回到家。原来,她的儿子由于10月26日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被同学举报,从而发生口角并引发冲突,幸好同学与老师及时制止才使得这场暴力事件结束。
  
  上半年以来,国内校园事件频频发生。据报道8月14日晚,一段疑似江苏扬州高邮女孩遭人殴打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该视频内容显示,两个女孩又是扇嘴巴、又是脚踹,殴打另一年龄相仿的女孩。上个月又陆续在网上流传某地发生女生围殴女同学的视频,还有小学高年级男生用烟头烫低年级小男孩的事件。为何中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让孩子避免这种恶劣的行为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好孩子也存在暴力倾向
  
  一提起程女士的儿子欧阳熙(化名),街坊邻居赞不绝口。“乖孩子、好孩子、聪明小伙……”一个个优秀的标签贴满了欧阳熙,但为何如此优秀的学生竟会与同学大打出手呢?程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学开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从未要家长操心,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这次与同学的冲突让她始料未及,至今都不敢相信。“我们做家长的充分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应当找点时间和他谈谈心,毕竟明年就中考了。”程女士无奈地说,自己和丈夫经营钢材,由于今年市场行情差,效益不佳,基本上没有抽时间来陪孩子,所以忽略了孩子思想上的一些变化。程女士表示,这件事情给她提了一个醒,以后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沟通。
  
  多重因素酿成校园暴力
  
  “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冲动,加上家长的宠爱等原因,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等毛病;同时,视听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变化,也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发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侯伟说,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有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侯伟表示,孩子犯罪成本太低,依据现行法律,此类暴力事件最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结束,这恰恰也是很多未成年人对其他孩子动辄使用暴力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国内校园暴力不断发生,却始终无法得到遏制的真正原因。”“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家庭当中充满暴力、冷漠,孩子们很容易具有攻击性,更有一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生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这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各种青春叛逆题材电影,电视或网络游戏中兄弟姐妹们结成同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举动,既可能成就共同进步、缔结深厚友谊,也可以埋下拉帮结派、血腥暴力的伏笔。”侯伟说,有的家长甚至怕自己小孩被欺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别人欺负你你也可以打他”。这种怕自己小孩吃亏的自私教育显然是无一利而有百害的。
  
  教育孩子切忌使用暴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也无法替代的。孩子在道德品质形成期间,缺乏判断力,观点不稳定,他们唯一可信赖的人就是父母。因此,家长平时就应该用自身的行动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完善他们的性格,做好榜样,教育孩子切忌使用暴力。“预防校园暴力事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岳阳市五里中学多年从事研究学生教育的李承瑞老师表示,学校与家庭应高度重视孩子之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孩子采取合理合法的途径,避免矛盾激化导致过激行为。还要特别关心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防止因此引发暴力事件。
  
  那么家长该如何让孩子避免这种恶劣的行为呢?李承瑞认为,首先让孩子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其次,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来避免校园暴力;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旦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耐心引导。因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更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心理疏导,不要因父母之间的矛盾和仇恨,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缺失了对孩子的管教,致其步入歧途。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坤 易莲

编辑:于佳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0/28/10915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