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州花鼓戏《父亲》:讲述老百姓的英勇抗战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编辑:李艳华 2015-11-09 23:17:54
时刻新闻
—分享—

现场演出照

现场演出照

现场演出照

现场演出照

  红网长沙11月9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张英)11月9日下午,由湖南省衡阳市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衡州花鼓戏《父亲》在长沙红色剧院上演。一个讲述普通老百姓为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英勇故事,让观众深受感动。
  
  该剧主要以衡阳抗日保卫战为历史背景,以城郊剜子坪镇为剧情发生地,塑造了以地下党员梁正雨为主要形象的抗日军民群像。该剧故事情节是:为破坏日军将衡阳战役剩余军火运往广、缅的企图,共产党游击队来到剜子坪,实施炸毁日军军火库的任务。梁正雨之子、特派爆破手梁大龙也在其列。由于刘瘸子出卖,游击队在剜子坪遭到日军突袭。万般无奈之下,梁正雨忍痛交出自己儿子,以敷衍日军。含痛忍辱之中,梁正雨借为小岛看病,得以探望囚禁中的儿子,并巧妙得知军火库所在,游击队得以完成爆破任务;而梁正雨和乡亲们也与鬼子同归于尽。
  
  整部戏共分为10场,时长100分钟。小故事诠释大主题,让一群平凡百姓的英雄形象闪耀舞台。编剧何桂生介绍,剧本创作始于5年前,在此之前作品也先后多次搬上舞台,剧中故事部分取材于湘南游击队在抗战中发生的事情。“衡阳抗战后,老百姓英勇抗敌的故事很多,也很感人,通过一个父亲的故事来反映广大群众在抗日救亡中所作出的牺牲,更有感染力。”
  
  导演贺桂生说,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戏剧,《父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目光聚焦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塑造了一群英雄老百姓的形象。“一群老百姓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自发地与日本人作斗争,剧中的父子情还带着革命情,既有血肉亲情,也有对民族的伟大感情。这是这部剧的特点和亮点。
  
  贺桂生介绍,由于剧团条件有限,演员没有演出场地,整部剧来参加艺术节展演前排练时间不到1个月,加上人力和资金非常紧缺,排练的过程非常艰难。“整部戏50多个演员,只有20多人是团里的,其余都是外请的。为了演好这台戏,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贺桂生说,全体演职人员的精神也是非常感人的。
  
  衡州花鼓戏起源于明嘉靖年,形成于清中叶期,距今已有近200多年。主要以衡州地方方言为舞台语言,精心提炼而形成的湘南花鼓戏独一流派。是湘南地区最受人民喜爱的地方戏剧种。
  
  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市花鼓剧团,成立于1949年10月。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2年5月转企改制,更名为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剧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创编了《红岩》、《子云斩蛇》、《江姐》、《打铁》、《三抬花轿》、《蓝衣使者》、《情系工商》、《家园泪》等一大批古装与现代剧目,深受观众欢迎,并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好剧团”。转企后,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创作演出本地优秀的花鼓戏剧目,坚持每年下乡演出400余场,为衡阳人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喻为“衡阳人自己的剧团”。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1/09/10883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