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交警晏新华:一辈子老连长 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来源:红网 作者:吴和健 编辑:刘飞越 2015-11-16 14:41:1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11月16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吴和健)24岁破格提拨为正连职,转业后一直从事政法公安工作,但直到年届退休,职务仍为科员(股级)。58岁的晏新华是沅江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一名普通的外勤民警,从军12载,从警近30年,他说,身稳,已稳,处处好安身,即使是一辈子的老连长,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路面有情况,随处是岗位

  11月11日中午,在沅江市新源路与琼湖路十字路口,晏新华临时停了车,从后座拿出反光背心和白手套,穿戴好后,走上了道路中心的交通指挥岗亭。

  记者看到,岗亭上的晏新华虽然背已略显微驼,但指挥交通的身形和手势却干脆利落,一招一式透露出专业和威严。

  “作为交警,只要路面有情况,随处都是自己的岗位。”晏新华对一脸疑惑的记者说,当天他刚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下班回家途中,见该处路段交通拥堵,自己临时“补位”充当了一次路面交警。“别看我年纪大,能做到我这样的身形手势,那就很不错了。”晏新华不忘调侃了一句。

  沅江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副中队长胡志勇事后给记者揭了底。“他(晏新华)是我们的师傅。”胡志勇说,晏新华是自己从警后跟的第一个师傅,这个师傅不仅处理过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在全国向济南交警学习活动中,还曾带队参加益阳市全市交警队列手势比武并名列前茅。

  胡志勇说,在晏新华手下当过徒弟的走了一拨又一拨,自己现在也成了晏新华的领导,但“师傅”却一直不会改口。

  除了办案,就是带徒弟

  晏新华在交警大队进门右转的第一间办公室办公。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长期开门,一眼就能看到室内摆放的两张桌子。一张桌上摆放了台电脑,对面桌上却摆满了一摞摞整齐的案卷材料。

  “对面是徒弟坐。我不用电脑。”晏新华拿着老花镜边翻案卷边招呼记者,说他已经在这个办公室呆了16年,除了办案,就是带徒弟。

  “交警大队长上任第一站就到了我办公室,站在门口向我敬礼。”58岁的晏新华对此颇觉自豪,他说,自己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近16年,连续几届主要领导均对其礼重有加,虽然现在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视力也开始下降,但交通事故逐年增加,目前中队一线民警又只有八名,自己也不好向组织上提出退居二线的要求。

  “交通事故处理很复杂,一般人很难适应。”中队长邬振华解释,由于大部份交通事故牵涉到群众之间的调解,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不仅要依法依规秉公办案,与群众打交道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要24小时接待,要取得理解,要化解矛盾,方方面面都要考虑。”邬振华说,晏新华在一些特殊情况和“疑难杂症”的处理上往往能独挡一面,这也是中队及上级领导一直希望晏新华能继续坚持在一线的主要原因。“姜还是老的辣。”

  站好最后一班岗

  对此,晏新华并无怨言。“我是当兵出身的,服从安排是天职。”晏新华告诉记者,他18岁参军入伍,21岁因表现突出立功受奖,24岁又因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过硬,被破格提拨为师司令部军务参谋(正连职),后来因家庭原因转业回地方,自己仍然选择了从事政法公安工作。

  “每个岗位都要争取做到最好。”晏新华说,他曾先后在政法委、马公铺联合检查站、拘留所、内保科、刑警大队及城管监察大队等单位工作过。1999年起,他由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任上转调到事故中队从事外勤工作至今,虽然岗位屡有变动,但工作第一,服从安排,是晏新华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在晏新华家里,其父亲虽然听不懂普通话,但说起家训,仍然一板一眼。“身稳,已稳,处处好安身。”晏新华说,自己29岁从部队转业时即为正连职,如今职务仍为科员,30年从警如一日,自己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特殊要求。

  “一辈子老连长,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晏新华说。

来源:红网

作者:吴和健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1/16/10867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