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细雨中的长沙市望城区东湖湿地公园。公园于去年10月开园,通过湖面清淤、水生植物种植、景观桥、2.4公里环湖游道、亲水平台等建设,已经成为望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潘永红 胡可
11月16日,在细雨中来到望城东湖,只见绿坡柳岸,清波拥碧,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东湖这块低洼地还是望城人眼里的“荒山野岭”、“臭水沟”。通过湖面清淤,种植水生植物,建设景观桥、环湖游道、亲水平台,打造水幕电影、音乐喷泉,去年10月开园的东湖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望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的烟霞桥下,两大块长势茂盛的水草引人注目。“这是新修建的人工湿地,通过两级格栅、沉砂池和各类水生植物,进行过滤沉淀和生物降解净化,城区生活污水从这里变为净水进入东湖,流入湘江。”望城区水务局副局长、水利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世昌告诉记者。
这个湿地公园就这样贯通东湖与湘江及整个斑马湖片区水体,形成一条活水;同时营造出“宜人亲水”的绿色空间。
从空中俯瞰,在望城区湘江西岸,东湖只是一连串大小河湖中的一颗明珠。
从联合垸荷塘撇洪渠,经同福垸,跨马桥河,贯胜利垸高沙脊至沩水河,大泽湖、张家湖、马桥河、斑马湖、史家湖、东湖等大型水面连接成串,形成水道长度达22千米、水域面积约33.1平方公里的河湖贯通水系。
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构建循环水生态,把湘江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正是长沙市下一步推进湘江保护的三大重点之一。
据介绍,望城区将投资20多亿元,把这条河湖贯通水系打造为一条“黄金水道”。利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后形成上、下游水位落差,从上游引水至内湖、沟港,从而构建动态自流活水体系。也就是说,通过狭长的自流水道、贯通的广阔河湖,静态的河湖水系变为可循环流动的水系,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既能有效解决湘江综合枢纽蓄水后城区渍水不能自然排放的问题,同时形成水体生态驳岸、水域湿地系统、水系自然景观,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目前,黄金水道工程已分阶段完成马桥河、斑马湖、东湖等骨干水系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潘永红 胡可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