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地质中学60周年校庆巡礼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范辉华 伍腾 周志海 龚焱 郑彬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1-21 13:53:47
时刻新闻
—分享—

 课间操。

课间操。

湖南省第七届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周林生校长

湖南省第七届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周林生校长。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塑胶操场。

塑胶操场。

  体育馆。(本版图片由湖南省地质中学办公室提供)

体育馆。本版图片由湖南省地质中学办公室提供。

  范辉华 伍腾 周志海 龚焱 郑彬
  
  六十年,一路风雨一路歌,地质中学书写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历史。翻开尘封的史册,带着自信,她从历史的纵深处步履蹒跚而又铿锵坚定地向我们走来。
  
  一、戮力改革破解难题
  
  1955年,荒凉的长沙市南区下黎家坡,一所小学在此悄然诞生,这就是湖南省地质中学的前身——地质部中南地质局长沙子弟学校。当时仅有一栋简陋的平房,36名教职员工,126名学生。1956年,学校搬至人民路,改名为湖南省地质局子弟学校。上世纪70年代,学校先后增办初、高中。1981年7月,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地质中学。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的机构改革、广纳贤才,前任领导的励精图治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戮力同心,让学校焕发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她不但解决了中南五省地矿系统地质工作者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而且为长沙市基础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被称为“全国地矿系统基础教育的一面红旗”。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风云突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地质中学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阵痛期。各级政府加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度,加大城乡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加快改变基础教育多头管理局面的步伐,形成了基础教育政府办学的主体格局,一大批行业子弟学校因无力顶住压力,或纷纷关门,或被转产、调整、合并、移交。同是行业子弟学校的地质中学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遭受着这一场针对行业学校的关、停、并、转浪潮的猛烈冲击。
  
  艰难关头,地质中学该何去何从?
  
  2000年春天,湖南省地矿厅党组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湖南工程技校校长周林生被委以地质中学校长一职。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面对陈旧的校舍、煤渣飞扬的操场、早已过时的教学设备、直线下降的学生人数、人心不稳的师资队伍,周林生校长迅速进入角色。他意识到地中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他也意识到:学校改革,领导班子必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全校职工必须团结起来,改革才能进行下去,改革才能见成效。于是,周校长团结起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分工,合作,调查,走访,研究。就这样,在强烈的紧迫感中,一整套革旧布新的工作方案迅速出台,学校确定了“快半拍,创名校,树品牌”的创重点工作思路,决定调整办学结构:先后停办幼儿园、小学,主办初中、高中。
  
  随后,学校加强了基础建设,迅速改变校园面貌,改善办学条件。几年下来,从焕然一新的教学楼、体育馆、图书综合楼、办公楼、科学馆、学生公寓、风雨塑胶操场,到全省一流的信息教育中心、千兆校园网、多媒体电子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室,再到“四化三改”的家属区、规范的停车场,地质中学已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模样。
  
  为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决定开门办学,改以前主要招收地矿子弟为面向全社会招生。为充实教师队伍,先后调进、聘用80多位骨干教师。并且通过党建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同时,确定了“关爱全体学生,推进整体进步”的办学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基础、爱好特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引导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方向,让每一个走出地中的学生都脚下有路。坚持弘扬李四光精神,并以之为校园文化的支柱。变革管理模式,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高中、初中分别确定教学质量目标,确定了高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考“紧盯考纲、注重基础、反复训练、人人过关”的备考新模式。追求高效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建立“地中讲堂”,让开放课成为常态。建立以“进步率”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系列评价体系。
  
  2010年,在省局的直接关怀下,学校努力争取到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直接由省财政单列,使学校义务教育的经费得到充分保证,并建立了正常的政府预算拨款机制。
  
  2014年,在全国上下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潮流中,校级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同心合力,在省局党组的支持下,省编制办公室发文确定学校为一类事业单位。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破解了行业办学的难题,使学校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学校50亩的土地上活跃着5000多名在校学生,拥有80多个教学班级,工作、生活着500多名在职和离退休员工。学校纪律严明,学风浓厚,连续多年保持学生流失率为零、违法犯罪率为零、安全事故率为零的纪录。校园文化浓郁,《湖南省地质中学报》、《星源》、《德育园地》、《地中教研》等刊物相继问世并质量上乘。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二、倾心打造教师队伍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其实,对于一所中学亦然。地质中学历届校领导班子,尤其是现任校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一直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生、理念更新、精教重研、追求高远的教师队伍。
  
  为稳定教师队伍,上世纪90年代末,为解决一些教师的住房问题,鼓励教师校外购房。对在校外购置新房的教师按职称、工作年限分别发放2万元和1.7万元的购房补助,此举开省局地勘单位之先河。同时,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70多名教师的编制和调动问题,其力度之大,可谓罕见。树立“健康是最好的福利”的观念,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打造送温暖工程和职工健康工程。学校成立了登山、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协会,坚持定期给教职工体检。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打造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等。经常性引进专家、名家来校讲学,与名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阿克利伍德等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有计划选送优秀教师赴丹麦、加拿大任教。
  
  全校383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35名,一级教师133名,研究生学历130名,博士学历2名。有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省政府一等功者三人次,湖南省优秀教师4人,省地勘局优秀教师、省局劳动模范10人,市骨干教师15人。有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获得者1人,省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各1人。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多年以来,地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依法治校”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关爱全体学生,推进整体进步”的办学思想,忠实履行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注重教育创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行业办学特色的坚实道路,打造了长沙基础教育界行业办学的良好品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
  
  地质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大胆实行开门办学,吸纳了不同等第成绩的社会学生,以“低进高出”赢得了家长和市民的交口称赞。湖南省资深督学、长沙市教育部门原领导邓力耕,高度评价这种现象为“低进高出”的“地中现象”。
  
  同时,地质中学还通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态度、兴趣特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坚持开展名人、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谈人生,谈理想,谈科学,谈文学艺术。这些讲座与交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周周朗读,人人诵读。学子们感情真挚,激情澎湃,地中校园书香弥漫。在一次次如火如荼、气势磅礴的诵读活动中,学子们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着生命的厚重与永恒,积淀着终生发展所需的文化底蕴。
  
  学校每学期举行校园主持人大赛、歌手大赛,每学年举行艺术节、阳光体育节,还开展了新生军训、成人仪式、公益募捐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等综合素质,还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社会责任感、爱心,凸显了德育的实效性。
  
  四、关爱学生厚德育人
  
  几年前的一天,周林生校长习惯性地翻开桌上的书报,从《潇湘晨报》上得知一个小学生因为贫困面临辍学。他立即主持召开行政会议。办公会一致决定向这位小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接受她就读并免除学费、书籍费等一切费用,直至她考取大学。学校对她的慷慨资助深深地触动了全校师生,也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孩子们的成长。昨日春风化雨,今日铁肩担道义。每次大事面前,地中的师生总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2008年汶川地震,全校师生第一时间捐款达28万元。2010年,一名学生不幸身患重症,全校师生为之捐款达54万元;2013年,一名高三学生高考前检查出已患肺癌晚期,全校师生向他伸出了援手,金钱上资助他,精神上鼓励他,老师们、同学们的爱,使他勇敢地走进了高考考场,并且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院校。大爱,担当,是地中人的本色。
  
  五、彰显鲜明办学特色
  
  六十年,地质中学为祖国的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中有蜚声海内外的企业家、科学家、优秀的领导干部,有独具创业精神、创业意志的社会精英,有坚守基层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现代化建设者。
  
  尤其近几年来,地质中学更是硕果斐然: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6%以上,有数百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学府。有30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所举办的数、理、化、生奥赛以及音体美、作文、科技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学校成为国家CUBA篮球训练基地,篮球队叱咤全国,多次获全国、省、市中学生篮球竞赛的冠、亚军,初、高中男篮曾在全国中学生篮球赛挑战赛中双双夺冠。武术队连续十几年获得全省团体冠军的好成绩。跆拳道多次在全国中学锦标赛决赛中获金银铜奖牌。健美操队获全国冠军、季军。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一直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多年积淀,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李四光精神为支柱的校园文化特色;以服务地勘事业为基础的行业办学特色;以“低进高出”为特点的教育质量特色;以篮球、武术为龙头的传统体育特色。2010年这四大特色获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
  
  昔日地中,在艰难中举步,在探索中发展;今日地中,在改革中跨越,在奋争中辉煌。今天,站在六十周年的节点,梳理历史,思考当下,开启新征程。在新形势下,更合理地调整办学结构,办永远令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教育,是每一个地中人的奋斗目标。不负过往,不惧未来,是每一个地中人的铮铮誓言。漫漫征途,我们每一个地中人都将秉承“为学生终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以更加昂扬奋发的姿态,群策群力,厚德育人,上下求索,共谋地中新发展,再谱地中新华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