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淳口镇:精准扶贫 实现“青山”与“金山”相得益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苏毅 朱敏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2015-11-25 13:31:29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苏毅 朱敏
  
  从浏阳市淳口镇往向坪村,有一条正拓宽的水泥路直达。近日,记者驱车近1小时,来到了该村4个分散安置点中的和里片区。
  
  在大山深处住了70年、今年76岁的张绍先老人本月搬进了新家,喜悦之情写在脸上。
  
  “守着大山穷了一辈子,过了一辈子缺粮、没电的日子。没想到老了,还能下山住上装修一新的房子。”原来住在海拔500多米山地上的老人感慨万千,现在家门口就是文化休闲广场,出行、上学、办事都方便,没事还可以跳舞、健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地处浏阳北乡的淳口镇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山区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贫困户散居大山深处,脱贫致富路上布满“拦路虎”。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山区村散居山民幸福迁居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步解开了一个个脱贫致富的结。
  
  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300多户山区百姓搬出大山,告别贫寂的山里生活,走上了一条“搬得出、安得稳、富得快”的小康之路。
  
  政策引导搬得出:
  
  告别山窝窝,来到镇中心
  
  【采访对象】:村民赵贵民、兰富德等
  
  【探访地点】:新民街
  
  “靠山吃山,跟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没这么舒畅过。”站在敞亮的木材加工厂旁,看着三个伙计有条不紊地忙碌,淳口镇新民街居民赵贵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山里也做木材生意,一年累死累活只能赚个三四万块钱。如今一年赚到15万余元,还轻轻松松,收入翻了好几倍。
  
  “山里资源不少,树多,可路难走、运输不便、消息闭塞啊!”赵贵民说,他的家原在狮子村,三四间土坯房摇摇欲坠。搬到镇中心地段的新民街后,住上了三层200多平方米的楼房。因为政府的扶持政策,建房还得到了补贴。如今,加工厂就在家旁边,幼儿园就在屋后面,两岁的孙子明年上学不愁接送了。
  
  “我们那个村一共39户人家,以前一家3个儿子都讨不到媳妇的,村里就有3户。”兰富德是原狮子村党支部书记,说起曾经的穷日子很是心酸,“每人只有少量的田,种点稻谷和红薯,吃饭都成问题。”
  
  如今,39户人已有36户搬出大山,其中34户在新民街安家,搞运输、开工厂、做生意……日子越来越红火。原来的山林地则由政府资助树苗,造了1000多亩杉树林。“我自己也有20多亩、一万棵树,就算一棵树一年只增值5块钱,坐在家里也有5万元收入。可说是‘人在镇上住,钱在山里长’。”兰富德告诉记者,近年,政府又将进山水泥路拉通,村民们回大山看护山林也方便多了。
  
  记者看到,新民街宽敞整洁,就位于淳口镇政府背面。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临街门面开起不少商铺。淳口镇党委书记胡汉堂介绍,为了吸引贫困散居户在镇上安家,政府想了不少办法,如完善安置地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全免建房手续费、争取惠民建房补贴政策、干部联系搬迁户等。
  
  “如今街上已安置70多户山区移民,大家都亲切地喊这条街为‘移民街’。”胡汉堂告诉记者,该镇制定了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策略,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至6个集中迁居点,分三期把散居山民从山上迁移到山下,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居住的方式进行安排。目前,已建成一期和二期工程淳口镇新民街、狮岩村沿河迁居点、山田村六叠泉移民街、向坪村和里安置区,三期永福和枫林正在按计划推进。
  
  就业创业安得稳:
  
  赚钱就在家门口,月工资八九千
  
  【采访对象】:村民吴永芳、潘权兴等
  
  【探访地点】:狮岩村、高田村
  
  “农民不出山,穷日子坐不穿。”近三年来,淳口镇全力将山村农民从山窝窝里搬迁至中心集镇、厂区周边、景区附近。“搬得出”后如何“安得稳”?采访中,当地山民稳定的就业与富足的生活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以前我住在山田村喻家洞,细伢子读书要跑二三十里路,路不好走,车子也不好骑,碰上阴雨天,泥巴沾满车子、糊满裤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栽的竹子找不到人买,种点红薯,还总被野猪偷吃。”2012年移民到狮岩村的吴永芳,忆及往昔直言“头皮发麻”。
  
  如今住在捞刀河边270多平方米的新居,吴永芳现在做泥水匠,自家一楼改成店铺由爱人经营,大山深处的田地则种上了油茶和板栗,一年的食用油绰绰有余。村上打算发展旅游业,36户移民将同享退耕还林的成果。“游客多了,相信日子将越过越好。”吴永芳眼里充满憧憬。
  
  从山里的香菇村移民到山外高田村的潘权兴,也在高田村附近工厂找到了一个好活计。“我在腾飞木业做楼梯,一个月能挣到八九千元。一天工作8个小时,离家也近,骑摩托车20多分钟就能到。家里还有100多亩山,跟林场签了合同,三七分成。这边还有菜地,种点小菜自己吃。爱人在花炮厂做工,每月也能挣到三、四千元。”潘权兴开心地掰着指头对记者说,自从搬出大山,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四兄弟一起开厂子,每年给220多名职工发1600多万元的工资。”腾飞木业厂厂长周宏兴告诉记者,其中40多位职工是从大山搬迁出来的山民。
  
  “这样的木业企业,镇上就有22家,他们为安置深山移民作出了不小的贡献。”镇企业办的干部补充说,“政府也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采取措施,提供许多便利条件,如镇本级的公益岗位及超市、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安排了山区移民对象。”
  
  产业支撑致得富:
  
  家家户户种木瓜,产值有望破千万
  
  【采访对象】:村民刘志强、陈剑锋等
  
  【探访地点】:向坪村
  
  “八山一水一分田。”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向坪村80%面积都是山区,人们管这里叫“大山里”。邻居们隔山相望,一户和另一户之间有的相隔数里、有的相隔一座山甚至几座山,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从淳口镇到大山深处的向坪村,车程近20公里,一条水泥路正在拓宽,路随山转,峰回路转。车在山中几个回旋,便到了该村分散安置点中的和里片区。
  
  “几年前,我们村真的蛮穷。村民戏说‘杀一头猪吃一年’。”向坪村村支书刘志强告诉记者,5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1680元,去年已达到6000元。“人们种木瓜、做红薯粉,销量很不错,村民戴朝阳去年光红薯粉就卖了7万元。”“你们要是八九月份来,才叫热闹呢,到处都是三轮车、面包车,都是来收购木瓜的。”村民们告诉记者,那时节,屋前屋后,山坡岭上,青中透红的木瓜让人垂涎欲滴。
  
  “为了进一步扩大木瓜生产规模,实现脱贫致富,村上出台了奖励政策。农户每新增加一亩木瓜,经验收合格后,都会给予适当补贴。村民除了出劳力,基本不需要花什么成本。”刘志强介绍,目前,全村已经形成约6000亩规模的木瓜基地。
  
  除了鲜木瓜批发,木瓜干、木瓜酒等木瓜产业链也在全村逐步完善,并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当了9年老师的陈剑锋就回村办起了尚品木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他还向重庆、山东销售了10万株向坪木瓜苗。“全村每年有50万株木瓜苗销售到全国各地。今年,全村的木瓜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如今,向坪村又在筹谋发展“乡村微旅游”,600亩的玫瑰花海将在大山深处吐蕊绽放,走向山外的市场,成为一道美丽而浪漫的风景线。
  
  记者手记
  
  青山之外有金山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走进淳口镇大山深处,满眼叠翠,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而令人更快意的是,在葱茏的青山中,一座座富民的“金山”已相伴而生。“搬得出、安得稳、致得富”的精准扶贫模式如今已让该镇300多户、1000多位村民拔掉了穷根,共享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之门已徐徐打开……
  
  打开山门天地宽。无论是新民街的商贸产业型移民迁居点,还是向坪村的农业种植产业型移民迁居点,到处是一幅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画卷:政府推动、设施促动、产业带动、群众行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效果就在眼前。而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如何保护青山、如何在青山之外帮助百姓探寻“金山”的路径,淳口的实践或许为干部工作如何更有为、百姓生活如何更有味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苏毅 朱敏

编辑:王娉娉 实习生李子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