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让百亩农田“喝上水” 汨罗花甲老人“组团”修山塘

来源:红网 作者:叶霄 杨莎莎 编辑:吴若兰 2015-11-26 14:42:0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汨罗站11月26日讯(分站记者 叶霄 杨莎莎)12名60多岁的老人一年“化缘”50多万,整修2口山塘,268亩农田用水无忧——最近,汨罗市桃林寺镇双法村花甲老人贡献余热,“组团”修塘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11月23日,寒雨霏霏,记者来到桃林寺镇双法村双墩何门前塘清淤扩容工程现场,老人何爱国、何国良正带着几个小伙子填砂培土,夯实坝身。
  
  “不能再让后辈挨饿!”都六十好几了,为何还要操这份心?何爱国言简意赅。村上不少老人出生在建国初,经常挨饿,做梦都是“吃口饱饭”。多年来,老人们不忘儿时苦,一直勤耕细作挣口粮,还用“种田有补贴”的惠农政策,劝说年轻人不要放弃种田。
  
  种田便要水,但村里的两口山塘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其中,新塘面积约2亩,淤泥深约1米;双墩何门前塘,2.8亩,原深3米,淤泥深达1.5米。两塘总蓄水量还不到6000立方米。2012年的那场旱灾中,全村仅20多亩田保住了收成。“引铁山水库的水难度大、费用高。”几个老人商量,要根治问题,必须重修山塘!
  
  今年3月,老人们开始筹措资金,至7月,已筹集50多万,加上镇政府“以奖代投”的支持,山塘清淤扩容工程开工了。
  
  新塘清淤工程一个月完成;但双墩何门前塘工程却困难重重。门前塘塘堤长满了灌木杂草,堆积着砾石砂堆,砍青、运垃圾成了首要之事。9月底,12位老人带着柴刀簸箕,义务清场,不到半个月,塘堤一片清爽。
  
  随后,老人们找村支书,走访组员,“讨”来2.5亩地,为塘扩容。为协调工作,老人们分成4个“帮工组”,轮流指挥、监管施工。至今,12位老人平均投工30个工日左右,最多的达45个,均属义务行为。
  
  目前,山塘整修工程共投入48.5万元,运走淤泥、渣土10000多立方米;新塘已蓄水5000立方米,双墩何门前塘蓄水量可达17700立方米。
  
  “还要硬化塘堤、修筑围栏。明年开春,几百亩农田不愁水了……”老人们眼中,满是汩汩流水、盎然春色。

来源:红网

作者:叶霄 杨莎莎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1/26/10834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