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津贴是普惠”
记者了解到,上海“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根据年龄实行梯度标准,具体标准初步定为:65-69岁,每月50元;70-89岁,每月120元;90-99岁,每月300元;100岁以上,每月500元。
“好福利!”5日,家住上海天平街一带、77岁的钱蘅芝告诉记者,根据新规,自己和老伴每月共能领到240元。
也有人担心:70-89岁居民原是享受免费乘车,现每月发120元能否满足出行需求?对此上海市交通委拿10月数据分析称,当月近六成人未使用敬老卡,仅7%的人每月刷卡40次以上,坐地铁每次平均3元钱,120元够了。
同时,记者从上海市老龄办了解到,各区县因财力不同,对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如有的从85岁开始,85-89岁的居民每月发放50元;有的从90岁开始,每人每月发100元。
“这样做(指改革后)更普惠,更均等化。”上海市人大代表张雅玉曾多次提出福利普惠,“改革后,65-69岁者从无补贴到有了补贴,70-89岁者从不享受营养补贴到有了综合津贴。90岁及以上者能拿到的综合津贴也比原来的两项福利的货币价值更高了”。
多地涉老福利被打折扣
“比用券、被迫购买服务要自由、清白。”家住安徽合肥和平路一带、79岁薛亮清(化名)对上海的新政很是羡慕。他反映,自己每月600元的养老服务券都是不明不白用掉的,“去食堂吃饭,一份用现金只要12元的午餐,用券要20元;用券购买(上门)理发服务,一次要收走50元券,去店里理发最多10元,上个门就要加这么多钱?”
“指定购买服务因缺少竞争,往往质量得不到很好保障。”家住江苏南京铁心桥街一带、61岁的罗德燕家中有两位失能老人,每月200多元的失能补贴只能购买代餐等少数几项服务,“指定提供的餐食往往和失能者的需求不符,这种服务不如现金来得实在”。
利好可向“发钱”方向靠
目前,诸多官方发放的涉老福利常以养老券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体现。不过,部分地区做法越来越开放。如北京养老卡“北京通”具有银行卡功能,如老人子女往卡里存了钱,老人再用卡也能享受商品折扣,该卡还能代缴电话费、电费、气费。
记者4日还从山东青岛市老龄办了解到,该市李沧区今年春节为80岁以上孤寡老人发放过节补贴每人1000元。而在以往的春节,老人们领取的是一些物品。
“涉老福利的目的,在于让老人方便、实在地享受好处。”上海市人大代表冯红梅表示,现金补贴可最大程度让受益人把钱花在所需上。(本报记者李仲文)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李仲文
编辑:周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