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吉首市寨阳乡坪朗村,有着特色的古民居成为209国道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图/湖南日报记者赵持
红网湘西12月12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梁美兰)驱车从吉首市区沿峒河溯流而上,在山谷中蜿蜒,欣赏着沿途美景,不久便进入一片青山绿水相间的开阔谷地,这就是寨阳乡坪朗村。不远处,正是世界第一桥矮寨大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德夯景区。
12月1日,鄂湘赣“精准扶贫”湘西行联合采访团刚刚下车,便被震天的鼓声所震撼。这场隆重的苗鼓舞,是寨阳乡坪朗村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标配”。由村里的“鼓长”,也是湘西州苗族鼓舞非遗传承人石金琦领着村里的妇女们一同表演。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和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从德夯嫁到坪朗村的石金琦7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跳苗族鼓舞,今年41岁的她算得上“大师级”人物了。5年前她从德夯风景区回家发现,作为村里传统文化的苗鼓竟然没几个人打了。她萌发了免费教村民打苗鼓的念头。“几年下来,我带出了几百个徒弟,我常常带她们到吉首市参加比赛拿奖。”她说,最远还到过广州表演。
寨阳乡乡长石杨婷介绍,村里已经有1000多人会打苗鼓,常年在外表演苗鼓的人达到300人。“一场苗鼓表演,每人的劳务费可以拿到100元左右,对村民生活是很大的改善。”
今年5月2日,湘西苗族鼓舞传习所在坪朗村落成,为当地传承人提供收徒传艺、教学培训、展示交流的场所。作为全国文明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坪朗村,成为湘西的又一文化新地标。
石金琦说,坪朗村作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村,一大任务就是让苗鼓一直传下去。
策略
结合民族文化打造生态游
村里抓住全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时机,把村里旅游资源开发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特色农业生产、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营造观光景点,坪朗村的“巧办法”是对房屋进行原汁原味的青砖青瓦改造。村里的4000余米村间青石板主道、入户道改造翻修了;对三组整个村寨及209国道沿线的居民共110余户进行了特色古民居改造。跳跳岩、峒河水、古民居相映成趣,成为209国道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还投入10万余元改造人畜饮水设施,使全村五个组的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坪朗村大力扶持村民发展豆腐加工、大棚蔬菜、生姜种植、山羊养殖以及猕猴桃、葡萄、草莓等休闲观光农业产业。2014年,坪朗村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全年人均收入增加700余元。
来源:红网
作者:梁美兰
编辑:胡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