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国茶馆闲谈“勿论国是”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先枢 编辑:周芬 2015-12-18 16:17:59
时刻新闻
—分享—
  清代到民初,长沙就有了“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的景象,长沙遂有“江南茶馆”的美誉。
  
  茶馆内“闲谈勿论国是”
  
  民国初期,长沙有四大茶馆,黄兴南路德园茶馆颇吸引政界及教育界人士,工商界人士则习惯到八角亭的大华斋去,手艺工人偏爱老照壁徐松泉,行栈老板、经纪人则爱在西牌楼洞庭春茶馆聚会。也就是说,穿行来往于民国时期茶楼的人物,多是形形色色底层草根人物,但少数较好的茶楼,也仍能吸引少数军政文教界的官绅名人一往。
  
  当然,很多吃“了难饭”的人也会坐在茶馆中议事,他们或是调解街坊保甲扯出来的麻纱,或者是秘密商量如何酿造一些不可告人的事端来。但聊天归聊天,一般茶馆为免是非,保平安起见,都在店里张贴有“闲谈勿论国是”的警示布告。
  
  包子只吃皮,烧麦只吃馅
  
  茶馆常把一斤茶叶分成一百二三十个小铁筒,来一位客人,就倒一筒茶叶冲泡。除茶叶外,就是经营茶点。清茶馆是纯粹的文人茶馆,一般只卖茶不售食,这在当时长沙是极少的。荤茶馆则遍布大街小巷,茶点以糖、肉包子为主,还有马蹄卷、千层糕、烧卖等。而银丝卷、春卷、小笼汤包、鸳鸯大油饼、小油饼、小芝麻饼等则属于高案师傅制作的精点,多供雅座客人享用。在当时的长沙,无论哪家茶馆都很热闹,堂倌的唱牌声此起彼伏——“十四席坐客糖、肉包子各四个,六席坐客玫瑰大油饼一个,三席坐客火烤芝麻饼六个……”
  
  坐茶馆的一部分人,虽然每天来吃包子,却只吃皮,吃烧麦又只吃糯米不吃皮,肉馅或烧卖皮加2根油条,皆可做成午餐桌上的一份菜汤,也算是一家人的“口福”了。
  
  看戏仅需茶钱不要戏票
  
  清末戏曲开始繁盛,茶馆和戏园都是民众常去的地方,久而久之合二为一,所以有人说是茶汁浇灌了戏曲这门艺术。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名沈姓商人在太平街开了一个宜春院,演出湘剧,是湖南第一家湘剧戏园。厅内造三面舞台,台前放着茶桌方凳,只卖茶,不售戏票。听戏的刚进馆子,看座的就忙着招呼找座了,然后赶紧沏好茶,最后才顺手递过来一小张薄黄纸片,就是当时的戏单。当时的火宫殿茶馆,著名的评弹艺人舒三和在此设棚,演唱《说唐》《岳飞传》等篇,深受欢迎。在火宫殿说书的还有号称“唐济公”的唐元方和号称“廖三国”的廖夔等人。(文/陈先枢)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先枢

编辑:周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