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盐号店员遇农民要先套近乎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喻意 编辑:周芬 2015-12-18 16:09:23
时刻新闻
—分享—
  官盐制度由来已久,1850年清廷实行票盐法。同治时期,李鸿章为了筹款,令票商以白银30万两,买得专利权垄断运销,从此盐商根据盐票做生意,可以买卖转让。后来长沙首富朱昌琳所开的乾顺泰盐号最多时有百张盐票,占全省1/5。
  
  很长一段时间,湖南全境食用淮(江苏)盐。晚清湖南巡抚刘崐曾以永丰、宝庆两府地近广东,欲改食广东盐,但调查得知两地虽近广东,可交通不便,淮盐路途虽远,但运费低,后来还是改为全省食用淮盐。
  
  好评盐号秤盘3天一校
  
  晚清至民国初,湖南有淮盐运销商二三十家。1853年开设的本地利生盐号享有盛誉。那时农民托人进城买盐,点名要利生的,称“利生的盐咸些”。利生取得信誉的方式之一是不短斤少两,有专人负责较量衡器,秤盘正常天气3天一校,回潮或收潮天气一天一校。利生规定,顾客进店,不管生意大小,都要热情接待。凡在柜上成交金额在一元以上者,由学徒送烟倒茶;凡是挑担购盐者,要请到内堂招待茶烟;店员洽谈生意,如果对象是农民,要先询问农事,以示关心,使其有亲切之感,再谈生意。
  
  湖南人建中国最早精盐厂
  
  20世纪初,湖南开始食用精盐。当时,湖南各地盐商出售的精盐,大多出自本地商人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
  
  1913年,范旭东借助其兄范源濂在民国政府担任教育总长之便,到欧洲考察制盐工业。回国后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中国最早精盐厂),总部设天津,长沙经销部在太平街。久大所制精盐品质纯净,色泽洁白,但久大也因此招致旧盐商的抵制。一些旧盐商挟持盐民灶户,不准他们卖给久大原盐。久大在多方努力下,先后与25个盐滩(晒盐海滩)的业主签订了长期供给原盐的合同,打破了中国盐政近千年的“引岸制(商人行销专卖制度)”。
  
  “文夕大火”后贫民扫取散盐
  
  1933年,湖南食盐买卖一度试行有限自由制。这年底,长沙成立售盐处,“准许民贩向售盐所购盐,任其贩卖,自由竞销”。
  
  没过几年,长沙就遭遇了“文夕大火”。长沙沦陷后,普通百姓几乎难得见盐,在今解放西路口的湘江边,有一处海关仓库,为日寇储存食盐的盐仓。在海关仓库起卸食盐时,附近贫民常常冒险扫取散盐。
  
  历史上,湖南另一次缺盐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因淮盐运输线被拦腰截断,湖南一时盐贵。为解决困难,户部议准:“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销。”川盐这才运销湖南湖北,被称为“川盐济楚”。(本报记者喻意)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喻意

编辑:周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