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源村晚第一季现场,舞台搭在田埂上
湘江源村晚第二季舞台搭建现场

村晚演员在录音棚
红网蓝山站12月24日讯(通讯员 唐富平)2016年1月2日,在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永州市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茶山村即将举行的湘江源村晚第二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偏远山村举办的“村晚”活动,为何能得到强烈关注,并引发社会共鸣?确实值得思考。立足家园梦想紧扣湘江母题
2014年12月30日举办的湘江源村晚第一季——友爱村村晚,即大获成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震惊世人。现在依然能回想起当时的一些画面:乡镇公路堵车十公里、来即入席的十大碗农家菜流水席、晚会结束1小时仍不愿退场的观众和演员、田埂里彻夜燃烧的篝火激情,还有半夜里暖心的瑶家姜茶……
是什么,让6000多名观众从全国各地不远万里、不计代价,来到这偏远的瑶乡小村?是什么,让瑶乡小村焕发如此迷人的魅力?是什么,让瑶乡小村迸发出惊奇的力量?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湘江源村晚一开始便立足家园梦想,紧扣湘江母题,唤起了从小喝湘江水成长、生活在湘江流域的众多湖湘人的家园情感和家园梦想。
湘江源友爱村村晚由在冷水滩创业的友爱村村民盘海英,以及在外打拼的邓忠云发起,并得到了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周连旺的支持。最初他们只是觉得,友爱村作为一个300人的小村,却出了几十位艺术人才,但家乡的乡亲们却不太了解,他们这波年轻人到底在做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春节来临,大家都返乡团聚的时刻,大家一起努力办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一是向父老乡亲汇报,增进了解,也顺便给他们带来一些娱乐和精神享受,营造一些过年的气氛。
没想到,这个想法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大多数同龄人的赞同。恰逢有关部门正式确定,湘江源头就在他们所生活的区域,当地人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于是将主题定为“湘源瑶情,小村有爱”,除了展示湘江源人们的幸福生活和湘江源不为人知的美景以外,同时重点关爱留守儿童,借此机会为他们发起一场募捐,切实改变家乡那些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留守农村的孩子的境况。
原生态艺术淋漓展现原创节目引爆“村晚”
决定举办“村晚”以后,周连旺、盘海英、邓忠云等人马上行动了起来,联系了一大批从事艺术工作的同村人。大家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讯工具频繁交流,最后竟然产生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想法:现在好像全国各地的农民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办“村晚”成为一种流行,而他们长期生活在湘江这么一条伟大而古老的河流边,应该有底气、也有可能办一场独特的晚会,在起点和规格上超出其他的“村晚”,彰显出湖湘文化的力量。
众所周知,做原创艺术,出原创作品,对于专业的艺术从业者都十分艰难。友爱村的艺术人才多数以舞蹈为主,没有一个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于是向当时寓居在永州的音乐人张东寻求帮助。
张东,新疆人,17岁怀着音乐梦想北漂,2007年底冰灾时滞留永州,因为永州的山山水水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于是索性长期待在永州,创办了“艺天音乐工作室”,为永州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
张东听了盘海英等人的想法后,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他表示:要就不做,做就做一台纯原创的“村晚”,晚会就做两件事,一个是原创歌曲,另一个就是挖掘和展示当地瑶族的原生态文化。
关于村晚的第一个想法、第一场会议、第一根舞台的木桩、第一个演员、第一个节目……步步推进,从0到1从无到有,其中有苦有甜有喜有泪,最终晚会在2014年12月30日震撼演出,主演全是“村民”,素人秒变“明星”,《天地蓝》《情定湘江源》《幸福湘江源》三首原创歌曲,以及情景剧《爱在湘江源》均大获成功,尤其是瑶族的婚俗、瑶歌、板凳舞这些原生态艺术的原汁原味,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上广深等6000多名外地游子不远万里回家乡看村晚。
一个简单的想法,最后造就了轰动的效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彰显了原创作品的巨大力量。任性的冲动变成恒久的感动,零散的动作变成优美至极的舞蹈,原始的呐喊变成动人心魄的歌声,这难道不是艺术的魅力吗?
1月2日“村晚”再度吹响湘江原创新号角
“村晚”,躁动的是一份激情和使命的感召;“村晚”,变成了原创艺术展示的大舞台。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的观点:文艺要有“地标性建筑”,文艺之树只有“根”在民间,“干”才挺拔、“枝”才繁茂。”
湘江源友爱村村晚,这只是一个开始,湘江源村晚第二季——2016蓝山水湘江源茶山村村晚即将于2016年1月2日隆重开演。茶山村村晚届时将在永州市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茶山村举行。这将是一场比上一季更加震撼的升级版“村晚”,依然沿袭真原创、纯本地、大艺术的原则,围绕“湘源大爱,水秀蓝山”创作了10首原创歌曲,舞台面积从400平米扩大到1200平米,同时在灯光、全息、服装等视觉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节目形式包括原创歌曲、原生态瑶族舞蹈、大型爱心舞台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走上“村晚”舞台,激发更多的艺术因子和艺术灵感,茶山村村晚以开放的姿态,践行“开门办村晚”的创新方式,前期进行了演员的公开选拔,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在网络上发布半成品,听取网友改进意见。
来源:红网
作者:唐富平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