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章县筹资逾亿元 集中发力“大民生”

来源:红网 作者:叶建之 编辑:李艳华 2015-12-27 20:51:2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11月27日讯(通讯员 叶建之)近年来,湖南省宜章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立足“四双”新要求,聚力超越,以“小民政”撬动“大民生”,从传统的“内循环”迈入广泛参与的“外循环”,底线民生保障从“兜底救助”大跨步向“精准救助”转型。
  
  老、少、边、穷县的两个数据:2.25亿元,13.2%
  
  如何种好“民生”这棵大树,保障底线民生,直接关乎宜章县委提出“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的样板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决策的实现。思路决定出路。
  
  2012年,宜章首度提出“民生大爱行动”理念,将民生救助的“小制度”转变成党委、政府利民、惠民、为民的“大事业”,使宜章民政这个平台发挥了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44个部门的优质资源,筹资逾亿元,集中发力“大民生”,大力提升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基础养老金等保障水平。这个理念始终引领着县委、县政府决策,并一以贯之推进。底线保障投入逐年加大,年递增20多个百分点。
  
  2015年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0万人次,涉及救助资金2.25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3.2%。十二五期,城市低保标提73%,农村低保一类提标165%、二类提标120%。城乡五保集中供养水平达6600元/人.年,分散供养2640元/人.年;农村低保一类1584元/人.年;孤儿集中供养12000元/人.年;分散供养7200元/人.年。
  
  “谁能吃低保,大伙说了算”
  
  “兜底救助”向“精准救助”转型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谁能吃低保,大伙说了算。”宜章围绕动态管理做减法、提标保障做加法、精准救助做乘法,以“低保听证”为突破口,县、乡、村三级联审,按照“一查、两评、两审、四公示”程序申报。
  
  “一查”,即入户调查家庭收入;“两评”,即村民小组评议和村级评议;“两审”,即乡镇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四公示”,即初步推荐低保对象后,在村民小组范围内公示;村民小组评议和村级评议后,在全村范围内公示;乡镇审核后,在乡镇公示;县民政部门审批后,以乡镇为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网公示及各村醒目位置公示,做到了六个百分之百(入户调查100%、民主评议100%、阳光公示100%、建档管理100%、应保尽保100%、投诉处理100%。)。
  
  进一步完善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核查核对机制,一年一复审,一年一认定,矫正“赖保”、“退保难”的偏颇行为,消弱“老年保”的负面影响,真正达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避免重复救助”,确保了每一份钱都用在刀刃上,发力更集中,从而使低保制度实现了“精准救助”。2015年,该县取消城市低保207户,285人;取消农村低保761户,909人。
  
  从传统的“内循环”迈入广泛参与的“外循环”
  
  宜章既重“输血”更重“造血”,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分类施保,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城乡“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分别按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孤儿供养等不同标准“输血”兜底救助。其中五保户、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合”、“参保”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在县乡医院住院实行个人“零支付”。
  
  对因学、因病、因残、因房、因技能致贫等有一定自救能力的,在“输血”兜底的基础上,以民政部门为“纲”,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各个“目”,分别建立了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生活救助、职工医疗互助、职业培训、危房改造、无息贷款等政策措施,形成“1+X”制度体系,实施“造血”救助,不仅改变了保障对象的物质生活,也让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活得更有尊严。
  
  2015年该县民政部门协调低保群体职业培训5060人次,推荐和介绍工作岗位2122人,扶助创业524户。2015年,该县共658户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低保对象要求拿掉“低保帽”,主动申请退保。

来源:红网

作者:叶建之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12/27/10752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