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月增88家问题P2P平台 超六成跑路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蔡平 编辑:王嫣 2016-02-03 10:31:51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2日,网贷之家发布了P2P网贷行业1月月报,数据显示,1月份行业新增问题平台88家,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7万人,占1月投资人数的比例仅为0.6%,涉及贷款余额约为4.2亿元。截至1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351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3917家(含问题平台)。

  从1月新增的全国88家问题网贷平台事件类型来看,这些问题平台类型主要由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提现困难类型所组成,其中跑路平台数量占比61.36%,大约有54家,停业、提现困难两类分别达到21.59%、15.91%,三种类型合计占比达到98.86%。

  网贷之家分析师认为,去年12月底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征求稿的出台,部分纯诈骗平台、运营不规范的平台选择加速跑路,跑路平台数量占比超过6成。

  而部分不符合监管规定的平台放弃整改转型,直接选择停业,这类平台也不在少数。提现困难的平台大多因为运营不佳、自融等原因,在资金链断裂情况下无法偿还投资本息。投资者往往维权无门,维权之路也艰辛至极,大多不了了之。记者了解到此前出问题的平台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投资者顶多拿回三四成本金。

  提醒

  万一“踩雷”

  投资者如何维权?

  搜集和保存证据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叶赛兰律师告诉记者,一旦踩“雷”,投资人首先要立即报警,马上搜集、保存证据。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财投资的证据,包括合同协议证据、理财资金支付证据、理财过程中的交流咨询证据等。此外,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经营和业务宣传的证据和截图。

  最关键的是理财支付证据,因为资金的流向最能证明你的投资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公司的APP或者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用户从自己账户中直接支付给平台指定账户,这部分支付的截图应保存起来。

  “在准备相关证据的过程中,最好请律师或者公证人员进行公证,以防平台在出事之后篡改网站等的相关内容。”叶赛兰说。

  尽早申请冻结问题平台资产

  提现困难初期,很多投资人希望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获得相应的赔付。叶赛兰告诉记者,如果发现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投资人可到债务人原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管辖法院起诉。“但是民事诉讼立案难度较大,需缴纳诉讼费用,花费不菲”。

  不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P2P平台已经触犯刑法,则面临的是刑事责任的追究。一旦立案,由公安机关侦查布控,效率高,花费少。但进入公诉程序后,不能再撤诉,无法把控案件进度,投资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叶赛兰说,投资人应该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申请对债权人和倒闭或跑路的平台相关资产进行冻结,避免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生资产被藏匿或转移。另外,最好请专业律师对相关公司和平台进行尽职调查,看看有没有关联公司或者隐秘资产等。

  “受害人”法律地位难定,维权是持久战

  记者了解到,2014年3月25日,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将受害投资人定位于“集资参与人”而未明确给予“受害人”的法律地位,导致实际案件维权中存在一系列难度和问题。

  平台跑路案件的时间跨度大,一个案子有可能拖一两年。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案件材料、案卷属于国家秘密,所有接触人员要严格保密。因此,投资人在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对案子只能雾里看花,投资人也应当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叶赛兰建议投资人应当了解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和时间节点,对维权难度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理性对待案件进程中的困难和不透明,对案件结果也要有合理的预期。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蔡平

编辑:王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