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道:千年古侗拳“闹”元宵

来源:红网 作者:粟定远 吴三东 编辑:刘艳芳 2016-02-22 13:48:10
时刻新闻
—分享—

芦笙迎宾

侗拳展演舞台

芦笙开台

市级侗拳传承人表演侗拳

拳师在展演侗拳

观看展演的侗族群众

  红网通道站2月22日讯(通讯员 粟定远 吴三东)2月22日,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通坪村举办了首届侗拳传承展演闹元宵活动。来自通坪村和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的怀化市级侗拳传承人吴国红、吴祥敏及邻近村寨的侗拳高手20余人汇集在一起交流、展示具有千年历史的侗拳文化,以武会友增进团结。当天,通坪村和桥寨村的芦笙队为侗拳展演助阵演出。吸引了湘桂两省边界村寨近千名观众观看展演。
  
  侗拳展演在上午9点30分开始,通坪、桥寨两村芦笙队表演的《芦笙踩塘闹元宵》热闹气氛拉开了侗拳展演序幕,通坪拳师市级侗拳传承人吴国红展演了“短接”侗拳套路,那老练稳健的拳路,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紧接着“练步”“四门”“八卦”“黑虎”“双头棍”一个接着一个登台展演,精彩绝伦的拳术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
  
  通坪村是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拥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古老侗寨,位于牙屯堡镇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交界处,与桥寨、地马村相邻。全寨主要以吴姓为主,有近一千人口,全系侗族。
  
  侗拳是通道县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侗拳主要有徒手拳、棍术、器械术三大类,其中徒手拳有“练步”“四门”“八卦”“黑虎”“六步”“短接”“高桩”;棍术有“双头棍”“单头棍”“五马”“回马”“拦路”“八卦”等。它来源于侗族始祖为了抵御外来侵袭、保团护寨、强身健体而创立的具有侗族特色的拳术,经过历代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侗拳传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办拳堂教徒弟,在村寨或房族内请拳师统一教授拳术;还有一种是通过家庭内部祖传拳术秘诀,传内不传外,代代相传。
  
  侗拳的特点是重心低、动作快、发力猛、腾挪少、下盘稳,刚柔相济,攻防并用,准稳严密。
  
  侗拳还与侗医药有密切联系,凡练拳术者大都要掌握几手治疗跌打损伤或增强抵抗力的侗药,才能练好拳术。平时也可以用侗药为患者治疗疑难杂症。

来源:红网

作者:粟定远 吴三东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2/22/10618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