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殊的爱 特殊的“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陈林霄 编辑:王嫣 2016-03-03 10:07:14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讯员 陈林霄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舒舒性格开朗,喜欢热闹……”曹月舒的妈妈阳彬彬正在室内和我们聊着她,房门“吱”的一声打开,12岁的舒舒在老师护送下,下课回家了,顿时,“叔叔”“阿姨”喊不停,口齿却不太清晰。

  这是2月28日我们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长沙一福)一户“类家庭”看到的情形。

  “不是在旁边鼓鼓掌,而是必须推一把”

  长沙一福目前收养了500名左右被遗弃的孩子。2012年8月,半边天基金新和家园公益项目与该院共同开启“类家庭”关爱残障幼儿行动,组织4户“类家庭”,场地、设备、婴幼儿吃穿用物资由院里统一提供,“妈妈”由福利院工作人员担任,全年全职,“爸爸”不在院里上班,属于“义务角色”。

  项目筛选患有双重或多重残障、不适合社会家庭收养的孩子进入“类家庭”,每个家庭分配3名。这些孩子除了上课等集体活动外,其余时间全部跟着爸爸妈妈过家庭生活。项目组希望通过家庭生活的方式,帮助重度残障孩子提高环境认知、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患康复。

  原来在长沙一福当早教老师、今年46岁的阳彬彬通过竞聘,与在长沙一所军校做文职干部、今年50岁的丈夫彭超组成了一户“类家庭”,舒舒和1岁左右的笑笑、心心目前是其家庭成员,舒舒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笑笑、心心也有多重残障。

  阳妈妈说:“对于她们,每件事都是一个坎,你不是在旁边为她鼓鼓掌,而是必须推她一把,除了爱心还要有耐心,不停地跟她说。”

  “这样带孩子,会不会感到很累?”我们问。

  阳妈妈说:“心不累,人就不会累。”她曾经花一年时间教会了舒舒拿筷子,3个月学会了写“2”字,她相信只要坚持,这次这个坎也一定能过去。

  “孩子先天不足,不想他们在后天照顾上比别的孩子差”

  布满花草,干净整洁,生机盎然,是阳妈妈家给人最鲜明的感觉。客厅正墙上,“有笑、有效、有孝;向上、向尚、向善”12个字格外醒目,阳妈妈说这是这个家的家规。

  “福利院的孩子先天不足,已经令人心痛,我想在后天照顾上,不让他们比别的孩子差。”阳妈妈边说边给躺在床上的笑笑按摩右腿,这条腿有些抽搐;正好彭爸爸从外面回家,只见他放下背包,俯身抱起心心,逗她玩,互相亲热,原本有些吵闹的心心一下快乐起来。

  彭爸爸告诉我们,他喜欢做公益,现在当这个“爸爸”,虽然是义务,但相信缘分,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晚上睡觉,心心只要听到我跟她说话,再怎么吵,一会儿就安静了,所以就算是累,我也快乐。”

  彭爸爸经常从花卉市场买花回家, 还带舒舒在院子里认养了一盆芦荟和一盆虎刺梅花,一家3口一起给花浇水、施肥。阳妈妈买菜,孩子们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买鱼从来挑个大的,因为鱼刺大,舒舒容易挑;舒舒不吃辣的,大人也就不怎么做辣菜。尽管配备了洗衣机,但快4年了,孩子们的衣服阳妈妈从来都手洗,怕洗衣机洗不干净。她70岁的妈妈卢娭毑心痛女儿,经常过来帮她的忙。

  总有忙不完的事,阳妈妈坦言生活上已经完全把福利院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不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朋友圈因此越来越小,朋友电话越来越少。

  “我长大了,就帮爸爸拖地”

  如今,舒舒不仅学会自己洗漱、洗澡,还经常抢着帮妈妈倒垃圾。发现我们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她跑过来问:“叔叔,干什么?”我们告诉她在做作业,她说:“我也有作业。”便从柜子里拿出铅笔、本子,写下“2、4、3”等阿拉伯数字。彭爸爸在里屋拖地,舒舒大声说:“我长大了,就帮爸爸拖地。”彭爸爸接过话头:“那我做什么呢?”“你就坐下来吃瓜瓜(嗑瓜子)撒。”引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起来,她自己也笑个不停。

  长沙一福对外项目合作办主任赵颖告诉我们,“类家庭”项目虽然才实施3年多时间,但效果明显,一是对孩子的照顾更精细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孩子们更好地恢复康复和促进全面发育。这些被选对象原本不适合家庭收养,但经过家庭养育,已有3名孩子经过合法手续被家庭领养,其中2名就是阳妈妈的孩子,阳妈妈家庭去年还评为社区“五好家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勇 陈林霄

编辑:王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