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看湖南各地是如何做的?

来源:红网 作者:张珍 编辑:曾小颖 2016-03-09 22:24:45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8日,湖南省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现场。

  相关新闻:湖南推进党员教育经常化切实加强党员管理
  
  红网长沙3月9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近年来,湖南各级党组织围绕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创新,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在3月8日召开的湖南省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娄底市委组织部、衡阳市委组织部、怀化市委组织部和省直机关工委等6家单位就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作交流发言。
  
  时刻新闻记者为您梳理了6家单位的经验做法,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娄底市委组织部:全面开展党员队伍集中教育整治行动
  
  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娄底市针对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党员意识淡化、发展党员把关不严、组织生活不严肃、作用发挥不够、党员“出口”不畅等突出问题,以市委名义出台《关于从严管理党员队伍的意见》,同时配套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规范党员档案管理、处置不合格党员等3个具体办法,为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提供遵循和依据。从去年9月开始,按照先试点、再铺开的步骤,在全市部署开展党员队伍集中教育整治行动,全面落实从严从实要求,有效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基础工作入手,全面澄清底子。开展“双找”活动为平台,重新建立党员台账,千余名与组织长期失联的党员重新找到了“家”,全面建立党员信息管理电子台账。同时,以“五清四查”为要求,重新核实党员身份;以“两提一议”为途径,重新聚焦突出问题。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每个支部由上级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分别上好2堂专题党课。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选树470余名基层党员中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宣讲活动。
  
  从划出红线硬起,严格评议处置。标明不合格党员标准,为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划出了界线。严格评议处置程序,扩大群众参与,抓好后续教育管理。从监督约束倒逼,促进整改提高。建立党支部和党员整改台账及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将支部和党员的三个清单主动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在基层党员中开展办好1件为民实事、帮扶1名困难群众、开展1次志愿服务、提出1条合理建议的“四个一”活动。基层党员共为民办实事42930件,帮扶困难群众56180人,开展志愿服务22710人次。
  
  衡阳市委组织部:着力推进城市党员立足社区发挥模范作用
  
  近年来,衡阳市结合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打造社区“先锋家园”,引导党员到社区聚集、到社区活动、到社区服务、到社区奉献,使之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展示形象的示范窗口。
  
  把筑强“先锋堡垒”放在建设“先锋家园”的首位,以此吸引、团结和凝聚各个层面的党员。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广泛联系驻区党员。借助党建联席会,中心城区的140个社区分别与200多家驻区单位的3.8万多名党员建立有效联系。建好流动党员管理站,及时接收外来党员,通过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双找”活动,广泛联系和接收外来流入党员。推行网格化管理,引导党员“沉网入格”。目前,全市共有13.36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下沉到网格,基本上做到了“一网揽尽”。根据党员特长、分布特点,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网格建立各种类型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共计6.3万余人。
  
  擦亮“先锋岗位”,在社区党员中普遍开展“设岗定责”,积极推行积分管理,让党员从“无位”到“有位”,由“无为”变“有为”。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结合党员的专业特长、服务意愿和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科学设置若干类服务岗位,明确每类岗位的具体职责,再以“岗位超市”的模式推出,供党员自主选择,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截至目前,共有1.6万名社区无职党员和5.6万名机关单位在职党员参与领岗,认领岗位10万余个。
  
  近年来,在社区建好“三个平台”,即社区微信平台、“爱心110”、便民服务站,打造一种“快速反应模式”,即“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快速反应模式,积极引导党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五心”服务。
  
  怀化市委组织部:把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摆在首位
  
  近年来,怀化市严格按照中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创新制度机制,为打造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提供了可靠的“源头活水”。
  
  针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要求不高、抓得不紧、落实不力等问题,牢牢牵住责任落地这个“牛鼻子”,从严把关,层层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书记工程,以党建述职评议为抓手,严格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把落实年度发展党员工作目标、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联系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单位等纳入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切实强化支部、基层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三级审查责任,确保把关到位。
  
  竞争择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公信度,在发展党员特别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大力推行“三票决一考核”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机制的引入,发展党员工作公信度、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牢固树立“精准”工作理念,对工作标准、工作要求进一步落细落小,确保发展党员工作上新水平。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围绕政治素质这个核心,分门别类明确发展重点,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坚持“四个统一”,做到规范操作,即基础台账统一、发展流程统一、培养考察统一、会议记录统一。同时,加大发展党员工作业务培训力度,2015年全市累计培训党务工作者2.6万人次,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实现培训全覆盖。
  
  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着力提升机关党员教育效果
  
  省直工委负责管理180个省直和中央在湘单位的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7万余名党员。省直机关党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高,对党员教育的要求也很高。省直工委在抓好支部学习教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解决“坐得住、听得进”这个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和形式载体,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挖掘身边典型,让党员教育更加生动。运用常规的读报纸、学文件等灌输教育方式的同时,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吸引广大党员自觉关注、积极参与,着力解决“我讲的你不听”“你讲的我听不到”等问题,深入挖掘平凡中的闪亮,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选过程中,发动省直机关党员广泛提名推荐先进典型,甚至“为自己代言”;工委把“自由裁量权”返给党员,将各单位推荐候选人的事迹发布在湖南机关党建网,让广大党员学习、讨论、评价。把党员参与讨论评价、投票选择的过程,变成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自我教育过程。
  
  创新平台载体,让党员教育更加鲜活。积极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站+手机报+微信微博+传统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注重知行合一,让党员教育更加实在。探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把支部最基本的23项工作列为标准,逐一推动落实,有效强化了支部的政治属性和党员党的意识。严格正风肃纪,紧盯“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经常性组织开展明查暗访活动,严肃查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行为规制和警醒震慑。
  
  浏阳市委组织部:以积分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2013年以来,浏阳市全面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变过去“举举手、投投票”为“痕迹管理、数量比较、动态评价”,有效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规矩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
  
  针对党员考核评价长期以来因为缺乏具体标准和硬性指标容易失真失准的情况,研究制定《浏阳市党员百分制分类考核参考标准》,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从规范组织生活、履行党员职责、发挥模范作用方面分类量化标准、设定指标,全面实施党员积分管理。积分管理设基础评分项目、测评项目、加分项目和“一票否决”项目,分别进行计分。不仅明确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而且通过反向测评、“一票否决”,给党员行为划定了“底线”“红线”,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党员是什么样”“党员应该怎样干”。
  
  坚持分类考核,变“模糊管”为“精准考”,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在对象、周期、等次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分类,使管理考评更具针对性、操作性。根据党员和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同,细分考核管理的对象,各类型党员考核评分内容不一。同时,界定考核周期、确定考核等次。
  
  同时,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中严格按照“三评两审一公开”的程序进行,“三评”即党员自评、组织考评、党员群众民主测评;“两审”即考核情况经党支部审查、考核结果由基层党(工)委审定;“一公开”即考核结果公开。定期公布量化得分情况,让群众对考核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蓝山县委组织部:构建流动党员“异地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蓝山县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异地管理”模式。2015年,蓝山县流动党员2500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6.5%,纳入流动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有1639人。
  
  根据蓝山县在广东省东莞市务工经商党员人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实际,2000年11月,蓝山县建立了首个跨省驻外党支部——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支部。随着党支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流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2003年12月,蓝山县将流动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12年7月又升格为党委。2012年以来,蓝山县将驻东莞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广东省珠海市、花都区,云南省昆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分别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并签订党建合作协议,实现党建“联姻”。同时,县委每年定期派人到广东、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流动党员上党课、讲形势,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等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2012年7月成立了中共蓝山县委驻广东省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并派出4名工作人员常驻广东,直接服务蓝山在粤流动党员,指导蓝山在广东的流动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内活动、教育管理党员,实现“零距离”服务管理。同时,与驻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情况通报,重大事项随时沟通联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积极引导流动党员通过发挥“流动先锋”作用,成立了“蓝山县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拓展服务职能,前移服务窗口。各流动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外向带动、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带领流动党员积极开展为家乡“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农民”的“四个一”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张珍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3/09/10573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