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得到求助信息的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医生来村上进行义诊。义诊结果却让李成龙吃惊不小:前来就诊的400位村民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村民患有高血压,患病的人群多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浏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进行了走访、问询。调查结果让人意外:导致村民患上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村民们的“重口味”。对此,专家解释,饮食方面口味太重是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之一。
40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村民患高血压
高坪镇南枫村是一个有着1876个人口的偏远山村,安静而祥和。可近年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全村人的担忧:不少三四十岁的壮年村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中风的症状,有的甚至早已中风偏瘫。
农村人生活规律,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村干部们的商议下,他们决定求助市人民医院。
为了帮他们一解疑惑,2月26日,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来到了南枫村,对前来就诊的400位村民进行了身体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村民和专家们大吃一惊:在就诊的400位村民中,竟然有三分之二的村民患有高血压。是什么导致南枫村高血压高发?在和当地村民深入交谈,并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后,专家们渐渐有了头绪。
饮食“重口味”成高血压诱因
刘佳秀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CCU的主管护士,义诊当天,她也一同前往了南枫村。她介绍,和其他村庄一样,南枫村的居民多从事体力劳动,养成了“口味”重的饮食习惯,特别喜欢吃腊鱼腊肉等腌制食物,“这样的食物做起来简单方便,特别下饭,农忙时节,大家常常一块霉豆腐就能扒完一碗饭。”
“真的咸。”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刘佳秀还特意到一户村民家体验了一顿午饭,刘佳秀坦言,她试吃的辣椒炒肉、炒鸡蛋两个菜,都比她家中炒的菜咸,“尝过菜的医生都觉得咸,该村民说乡亲们都是这么吃。”
对此,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袁旭明分析,“重口味”或是南枫村村民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他说,高血压患病风险往往与饮食的咸淡成正比,因此,南风村的居民口味偏重是高血压患病率高发的诱发因素,“少食盐能有效降低正常血压者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患者自述
直到中风才知道患有高血压
今年51岁的陶先生是南枫村的居民,看着自己如今行动不便的身体,他懊恼不已。
一年前,很少生病的他突然中风瘫痪,只能躺在床上由亲人照顾生活。而也是在中风后,经过体检,他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以前从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医生说是血压升高导致中风。”
正如其他村民一样,陶先生同样热衷“重口味”,他告诉记者,早在中风前,家里炒菜都喜欢多加两勺盐,即使炒份白菜都要放上不少盐。而中风后,陶先生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每天饮食以蔬菜为主,“放盐时总要小心翼翼,生怕放多了。”
记者了解到,陶先生还喜欢抽烟。刘佳秀认为,这同样是陶先生高血压诱发的因素之一。
医生提醒
高血压防治合理饮食是关键
实际上,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病,刘佳秀分析说,人们对于高血压存在认知误区,不少人认为血压高点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事实上,“血压高,拖久了就会损害心、脑、肾等各脏器器官,可能在情绪激动时,出现脑血管破坏、心肌梗塞等病。”
“饮食口味偏重、选择药物不当等都可能引起血压控制不理想。”刘佳秀提醒,高血压患者,应当合理饮食,不仅要低盐低脂,还要少吃猪油;另外,适当的锻炼、坚持服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都是重要的防病手段,“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还要注意其他看不见的盐,比如1克味精就含盐0.5克,100克酱油相当于15克食盐,一块豆腐乳含钠盐5克。
新闻延伸
浏阳成年人高血压患者或达33万
据悉,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浏阳市2007年、2010年、2012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浏阳18岁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从2007年的27.5%上升到2012年32.2%,估计年内患病人数接近33万人。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高血压患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免费为广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4次以上随访和健康评估、指导,每年提供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