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专题:2016全国两会 从头越
红网北京3月1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社科院2016年《社会蓝皮书》上载: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的财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拥有全国1%的财富。“如此巨大的贫富收入差距,不仅是一个伦理问题,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呼吁,要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李江说,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做到“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也就是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必须平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必须合理。讲总量平衡,就是一定时期(比如一个年度)的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卖出去,才可能收回投资,维持下一时期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一过程既是“价值补偿”的过程,又是“实物替换”的过程。贫富差距过大,高收入者有钱没处花,而低收入者想消费却没有钱,再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替换”“价值补偿”就会发生困难。
讲结构合理,首先是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生产资料物资结构和生活资料物资结构要合理。有人说,富人的个人消费有限,他可以把钱用来进行投资。可是这种投资又会形成更大的供给能力,加大最终供给与最终消费的供求矛盾,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和更大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
他表示,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下,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约束,就是由收入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需求约束。这个矛盾也许可以通过金融扩张、借债消费、国际转移一时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拿出根本和长远的解决措施。
李江认为,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光靠一个国家的努力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选择逐步缓解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
“我完全赞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举措,但也要大声呼吁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逐步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增加全体人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从根本上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李江说。
为此,他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就业是提高众多低收入者在国民收入比重中最有效的办法。一是要进一步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落户的门槛。二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就业技能。三是提供城乡居民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四是把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放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只能是第三产业(服务业)。要让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员用各种各样的服务换取中高收入者手中的货币,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在目前时段上,要对服务业的发展更支持一些,更宽容一些。
二、运用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工具。除了运用好个人收入税收调节手段外,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惠及更多人口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体育、养老等等的供给,让人民群众能够用自己的收入中的更大部分购买产品和服务。
三、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的运用既要考虑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又要考虑保护生产力、防止富人向海外转移资产,必须把握好度。因此,要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除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相关措施外,还要考虑一些第三次分配措施,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公益慈善事业。要在全社会培育公益慈善文化,出台政策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让先富者自愿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拿出来扶贫济困,增加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四、宏观经济政策要高度注意抑制投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政府出台政策要慎重,避免股市剧烈动荡、房价大起大落的情形再度重演。
李江还提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党曾进行过一次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的学习热潮。今天在全党和全体公务员中,重温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觉辨别和抵御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廖洁
编辑:王嫣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