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在内,今年,岳塘区计划安排重点项目67个,计划完成投资165.32亿元,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为确保项目建设和营运有序推进,岳塘区进一步强调创新招商、服务方式,发挥“钉钉子”精神,推行常态化“保姆式服务”,直至项目成功落地。
抓头抓尾促“腾笼换鸟”
“对于项目建设和运营既要抓头又要抓尾,尤其是要促进‘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在岳塘区2016年全区投资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会上,岳塘区委书记王永红就明确提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未动,环境先行”的理念,优化项目投资服务环境,实现项目投资“零干扰”“保姆式服务”常态化。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岳塘区在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中,也承受着供给和需求“两端不振”、政府和市场“两头受限”、三产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两个重担”等严峻挑战。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阶段,岳塘区同样面临着更多新机遇。对此,今年岳塘区积极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加快形成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加快落实“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工作。全区将以“一轴两带三片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并通过棚改安置和保障性住房货币化安置等方式,促进无房到有房、小房换大房这些合理需求的释放,有效消化房产库存。同时,还将有序推进下摄司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对经营效益低甚至长期停产的“僵尸企业”进行“腾笼换鸟”。
为有力推动项目进展,根据项目安排,今年岳塘区将在土地配置、资本配置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提供更优的服务。全区将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中力量推进中国(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芙蓉大道复线、棚户区改造等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推动用地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和集中。同时,将优质资本向成长性强、带动力大、衍生力广的产业和领域集中,注重发挥多元综合效应,重点加快湘潭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竹埠港重金属污染治理有限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债券的申报发行工作、积极协调亚行贷款项目快速到位。岳塘区还将以岳塘经开区、湘潭金融商务区等为重点,切实在增强公共服务方面下功夫,注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项目方面“引导增量”,加大财政投入,为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增添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争资争项引“源头活水”
招商引资是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抓好争资争项工作、抓好项目储备、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是结合岳塘基础条件和特色资源,开发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项目、包装一批具有前景的重大项目的必要条件。
今年,岳塘区从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有针对性地打好三张“牌”。打好“环境牌”,以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快的手续办理速度、更好的服务环境促使企业留下来安心发展;打好“资本牌”,利用定向增发、基金入股等方式实施杠杆撬动,以市场化的手段招引项目;打好“亲情牌”,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把湘潭籍成功企业家引回家乡投资兴业。
同时,岳塘区还将努力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实施项目,重点抓好今年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把重大试点争取和重大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加强政策研究,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新增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围绕“十三五”规划项目、基金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等领域,岳塘区将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项目调度,加快项目前期,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健全稳定充足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给予补助。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重点保障项目前期调研、规划、建议书编制、可研评估论证、初步设计审查等费用支出。
“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到不完成任务不罢休、不实现目标不松劲”。项目建设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抢夺战。岳塘区主要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当全区项目建设将再次高潮迭起,我们有理由相信,67个重点项目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红网
作者:胡飞云 黄滔
编辑:周芬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