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灿强
“三道拱门”是湘潭大学的校门,也是湘大标志性建筑物,被印上校徽、信封,其形象传遍海内外。不过,最近这座校门却被“搬”到了陕西省南郑县汉山广场,引发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3月29日,记者来到湘大档案馆,查阅了当年的设计图纸,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形似建筑引发网友热议
3月19日,微博“湘潭那些事儿”晒出一条消息:湘潭大学标志性建筑“三拱门”遭抄袭。说的是陕西省南郑县汉山广场“山”字门建筑与湘大校门三道拱门形似,并配有6张对比照片。
从外形上看,两者确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由三个拱形门组成,每扇门都向内倾斜,且顶部均未封口。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高度和颜色上,湘大三个拱门高度一样,呈乳白色,而汉山广场上的“山”字门中间高两边低,呈红色。
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网友“张发远”说:“三道拱门是湘大的象征,承载着每一个湘大人独特的记忆,我们不允许它遭到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伤害。”网友“24k的感悟”认为,对于原创者来说,这是在他心上挖肉,自己的东西没有经过允许出现在其他地方,这是侵权行为。网友“慧蓝-先生”则认为:“我是陕西人,这个不算抄,设计东西有相近的创意很正常,况且中间那一道和两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就和湘大的有了区别!”
专家呼吁保护高校无形资产
那么,汉山广场“山”字门建筑与湘大校门形似构成侵权吗?
在湘大档案馆,记者查阅到当年的设计图纸。档案资料显示,湘大校门由“湘潭大学建筑设计室”设计,而该建筑设计室是湘大基建处原下属科室。
法律学者胡梦云认为,作为一个建筑作品,要获得著作权保护,需要证明其外观具有独创性。“三拱门”是有独创性的,其设计图本身有单独的著作权。如果三道拱门权属确定为湘大,那么其他建筑者获得湘大授权使用则不构成侵权。
省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刘友华则认为,湘大三道拱门的独创性在哪里,不好界定,是否有精神损害在操作层面上也是有争议的。现在应该做的是保护三道拱门,防止商业性使用。
知识产权专家邹琳在商标局官网,以“湘潭大学”为权利人检索,共有98条。其中,由“湘潭大学”、“XIANG TAN UNIVERSITY”及“三道拱门”三部分构成的湘大校徽注册了商标,如果把文字、字母、图形分开来注册,更利于维权。
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湘大知识产权学院执行院长肖冬梅教授说,从管理学思维来讲,维权是有必要的,不是为了钱打官司。高校文化品牌和形象打造,不仅是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提升高校品牌,保护无形资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湘大三道拱门的前世今生
湘大“三拱门”是如何修建的呢?据《湘潭大学校史》记载,该门建于1985年,由时任校长杨向群主持修筑。
杨向群回忆:“建筑要有新意,要体现时代精神。通过多次讨论,最终修建了代表文、理、工三大学科的三道拱门,以突出湘大综合性大学的特色,而拱门上不封顶,寓意学无止境。”
慢慢地,三道校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欣赏、赞许。
“三个拱门蕴涵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传统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三人成众、众志成城。”湘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易大东教授介绍,三道拱门看上去整体像汉字“山”,象征着不断进取、勇登高峰,每一道直达云际、顶端开启的拱门宛如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意味着学习、研究永无止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