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技术助推精准扶贫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胡芳 2016-04-07 11:58:56
时刻新闻
—分享—

荒山开垦出了茶园,农户在地里干活。

荒山开垦出了茶园,农户在地里干活。

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困难,是李里的日常工作之一。

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困难,是李里的日常工作之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炎陵报道
  
  “两年后,这片茶叶基地就能产生效益。每亩地年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也就是说,我们村上的那五六十户扶贫户一年最少收入也能有7000元。”站在视野开阔的山头上为贫困户算起账来,扶贫工作队队长李里难掩内心喜悦。
  
  在他身后,原来的荒山瘦土变成了种茶宝地,一棵棵刚栽种下不久的茶苗在早春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蓬勃生机,仿佛正飘着来年的阵阵茶香。
  
  2015年4月,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扶贫工作组进驻株洲市炎陵县船形乡新生村开展扶贫工作。“办一个茶叶种植基地,引进一个专利产业化项目,修一条村组公路,建一个群众活动中心,成立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扶贫工作队经过多番考察后确立的5件帮扶实事。
  
  “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在这样的决心下,新生村成了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人人挂在口中的“我们新生村”。
  
  扶产业:荒土变“黄金”
  
  从长沙到新生村,3个小时,下高速,转个弯,不到2分钟就到了。
  
  和其他的贫困村不同,2014年,新开通的平汝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不再是新生村贫困的原因。但是,也正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山里的青壮年不断走出大山,四海谋生。
  
  整个村1486人,青壮年劳动力不到70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成了新生村的“主力军”。
  
  面对劳动力的缺乏,扶贫工作组意识到,要在三年内使村民们实现全面脱贫,难度较大,大都只能采取“养起来”的办法,少部分采取“扶起来”的办法投入到产业项目中去。
  
  什么样的项目轻松稳定,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按照当地政府“一带八基地”和“一乡一品”的建设规划,扶贫工作组最终定下了茶叶种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模式,在村上原有的白茶基地旁新开垦了80亩荒地,种植湖南省茶研所培育的优良品种——“黄金1号”。
  
  “茶叶基地分包到户,在茶叶没有投产期间,由合作社付给每户农民一定的茶叶基地抚养管护费,茶叶投产后,合作社负责收购茶叶。”李里介绍,“黄金一号”存活率高、种植简单,收益可观,村上五六十户产业扶贫户靠此脱贫指日可待。
  
  扶“智”:“拔穷根”从教育着手
  
  这几天,73岁的黄秀花便靠着家门口的茶叶基地小赚了一把。
  
  每天到茶叶基地除草、整地、栽苗,“十天挣了一千多。”和前来探望的扶贫工作队唠起家常,黄秀花的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成了月牙儿。
  
  儿子病逝儿媳改嫁,黄秀花与18岁的孙子相依为命,靠民政低保救济生活。身体逐渐不济,孙子即将高考,望着家徒四壁的家,学费愁弯了老人的腰。
  
  2015年,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以及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结对帮扶新生村贫困户,每人2户。黄秀花家便是肖祥清的帮扶对象之一。
  
  “去年,肖局长送来的米还没吃完,今年,凑上你们送来的钱学费也交上了。”不善言辞的黄秀花一边介绍近况,一边向扶贫队重复着感谢的话语。
  
  “孩子不能辍学,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还是得靠教育。”肖祥清曾鼓励黄秀花的孙子卸下贫困包袱,努力考上大学,并表示愿个人资助其上大学。
  
  目前,新生村“普九”适龄学生185人,无一人因贫缀学。
  
  扶未来:专利下乡实现持续“造血”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肖祥清认为,送最新、最先进的专利技术下乡,将专利产业化项目与扶贫实践对接,能够有效实现贫困村民的自我造血功能。这是知识产权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优势所在,也是省知识产权局把“专利产业化推动精准扶贫”作为2016年计划完成的五件实事之一的原因所在。
  
  新生村林地众多,村民有家庭自榨山茶油等的传统。但都是几十年的老茶树,结果少、产量低、应有的效益没有显现。
  
  “‘油茶保果素’能提高产量50%以上,且每亩成本仅15元。”李里介绍,目前,针对新生村低产油茶林正在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在1000亩以上,其中,运用到的“油茶保果素”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袁德义的专利,曾获得2014年度湖南专利奖二等奖。
  
  “500-800米海拔高度是中药材种植的黄金区域”。针对新生村的地理特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科管处长彭信海曾建议扶贫队在当地种植中药材,他说,七叶一枝花、三七等中药材每亩投资1万元左右,五年后能实现每亩10万元的产值。
  
  利用专业优势,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正积极寻求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帮助,引进专利产业化扶贫项目,想方设法为新生村“造血”。
  
  村支书:为扶贫队点赞
  
  新生村的村支书段圣华早些年曾在外打工,也曾小有成绩。后来回到故乡,希望能带领乡村父老脱贫致富,结果却不尽如人愿。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的扶贫工作组进驻后,从修公路到建活动中心大楼,从改造水电路房,到政策扶持产业培育都让他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重新看到了希望。
  
  他将这个扶贫队形容成“智囊团”,他称赞他们为扶贫“花样百出”,“不仅扶起了村民们的腰,也扶起了村民们的心。”
  
  行走在新生村的路上,扶贫队还在与段圣华讨论如何利用互联网+为村里的“宝贝们”找销路,侧目左右,路旁的春笋正以一种强劲的姿态破土而出。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胡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4/07/10496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