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长沙教育局长:消除公办择校是“一刀切”不是“切一刀”
开福区教育局长:“好上学”在身边“上好学”在眼前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与同学们在一起
时刻新闻记者 谭忠欣 李蕙蕙 通讯员 黄军山四月的湘江,一场春风吹过,沿江风光带的树又绿了,花儿又红了,春草细细,泥香微微。此时,《岳麓区教育局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方案》浮出水面,流淌着无限的希望,春风拂面,让人心滋生出许多憧憬和感动。
岳麓山下,名校林立,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能否均衡岳麓区高品质教育,岳麓区真正实现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还有多远?红网就此专访了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
搅活“一江春水” 布局优质教育
岳麓山下好读书,岳麓山下读好书。
岳麓山下,名校林立,逾百所学校星罗棋布,22所高等院校聚集、30余万名青年大学生求学于此,翻开岳麓区的行政地图,也就是翻开了一份孩子们的读书地图。岳麓区基本形成5分钟小学就学圈和10分钟的中学就学圈,构建形成全省优质资源体量最大、普惠功能最齐全的基础教育体系。岳麓区区属中小学是92所,在校学生是63000名。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新学校特别多。今年,岳麓区幼儿教育又被教育部评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幼儿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岳麓区能够完成从3岁到博士后毕业的求学历程。
“岳麓区就是一个大校园,优质教育资源特别丰富”,李鸿对岳麓区教育的现状如数家珍,言语中充满着自豪。
“在家门口读名校”,教育资源常常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吸引人们长期居住的重要筹码。幸运的是,岳麓区就有这样一枚重量级筹码,这里有铺到城市各个角落的幼教名园,有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教育,湖南师大附中、长郡双语实验中学、麓山国际学校都坐落岳麓区,长沙多所知名品牌学校与岳麓区都有合作办学,区里有强大的博才教育集团……这一切都为选择在岳麓区居住的人们提供了宜居理由,因此,岳麓区也有了梅溪湖板块、滨江板块和洋湖板块三大板块异军突起。
李鸿介绍,对于落实“长沙史上最严招生政策”,岳麓区委、区政府态度很坚决,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区长刘汇都非常重视,要求区教育局按照市里的要求把文件精神进行宣传,根据区里的实际,拿出岳麓区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实施意见,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召开各种会议,统一思想。2月28日,长沙市召开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3月8日,岳麓区教育局就向全区教育系统公开振兴沿江教育风光带行动方案。
方案一公布,岳麓区的“一江春水”被搅活。
李鸿认为,当前教育中出现的“择校热”“大班额”等难点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长沙史上最严招生政策”,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和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优质教育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怎么划分学区都可能引发矛盾,只有将优质教育增量做大,矛盾才会逐步解决。有长沙“外滩”之称的长沙岳麓区湘江风光带,大部分中小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为沿江风光带的靓丽风景。
但因城市发展和其他原因,这些学校现在条件相对落后,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建设教育强区,岳麓区教育局决定实施沿江教育风光带振兴工程。第一期工程实施学校包括19中、28中(岳麓外国语学校)、靳江小学、新民小学、溁湾路小学、望月湖二小、望月湖一小、郝家坪小学、三汊矶小学、谷峰小学、咸嘉湖小学、石佳冲小学等12所学校。促进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声誉显著提高,全面焕发新的生机。
大规模进行硬件改造,大幅度调整师资力量,大手笔谋划特色发展,春风又绿湘江岸。李鸿展望让岳麓区每所学校成为“名校”,让每个学生接受最优质、最适合的教育。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与同学们在一起
做好“一加一减” 破解“择校”难题
每年小升初微机派位后,总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忧。优质教育资源雄厚的岳麓区,能不能做到岳麓区的家长在小升初微机派位后只有欢喜没有忧呢?
李鸿用他的“一加一减”教育公式向记者演绎如何破解岳麓区的“择校”难题。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减小办学条件差距。李鸿介绍,区教育局全力保证12所振兴学校校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12所振兴学校建设纳入2016年建设计划,其中三汊矶小学和靳江小学分两到三年完成校舍、校园环境整体提升计划。各单位继承传统,有效创新,认真勾勒校园文化蓝图,做好校园文化长远规划,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重塑学校品牌。
加大28中初中招生规模,逐年减少高中办学。整合中学教育资源,岳麓区正在与麓山国际学校洽谈,将采用委托管理形式,将其打造为溁湾镇地区优质的初中学校。加大湖南师大艺术附属中学高中招生规模,逐年减少初中班级。将该校打造成一所精品艺术特色学校,促其努力提高高中教育水平。区教育局将深化与湖南师大的合作,不仅是手拉手,应该是心连心,成为湖南师大的生源基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不仅如此,李鸿还在跟一所国内知名电影学院初步接洽,希望该校能成为这个电影学院的中南五省基地。
加大师资配置力度,减缓教师结构矛盾。李鸿要求沿江教育风光带振兴工程第一期工程实施学校,确定学校发展方向,科学分析教师结构,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角度出发,提供合理的人才需求明细,区教育局将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专业教师、骨干教师补给力度,提高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提升教师培养培训强度。
实行捆绑式发展,建设优质学校联盟,让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成为了可能。选派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全职支教、兼职支教,推选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到基地学校或共同体内其他学校挂职交流学习,等等。这些交流办法都有了一个可供操作的平台,教师由原来的"人往高处走"的单向流动变为"上挂下派"的双向联动,一方面促进了区域内教师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让优质的师资在区域内得以均衡流转,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重点建设校长团队、名师工作室,为这些学校的名优特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鸿
开创“一校两区” 非“贴牌”更贴心
在全国的范围来看,为了推进均衡,名校“贴牌”的做法并不鲜见。然而,没有相应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贴牌不贴心”的现象并非个案。
李鸿坦言,在岳麓区还有几所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岳麓区教育局对每所学校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李鸿对这些学校的提质情况,每个月调度一次。
积极探索学区共同体建设,发挥教育集团品牌优势,实行捆绑式发展,建设优质学校联盟。将谷峰小学、咸嘉湖小学、石佳冲小学分别并入博才卓越小学、博才寄宿小学和岳麓一小,使其成为三校的分校区。将三汊矶小学和靳江小学分别并入白马小学和麓山兰亭小学。
“均衡发展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岳麓区开创“一校两区”,即名校开辟新校区,满足群众就近入学、“上好学”的需求,并最终促使教育资源的逐渐均衡。
李鸿强调,对“一校两区”的要求不是“贴牌”,不光是手拉手,而要是心连心。李鸿用“六个统一”定义“一校两区”: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进度,管理统一要求,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教育责任一体化共担,教育目标也是一体化,优质资源无缝对接,确保两个校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均衡、同步提高。
统一师资调配,两个校区的教师队伍打破编制限制,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统一课程设置,两个校区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课程设置,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各项活动。统一教学教研,两个校区的教研时间和教研内容统一安排,同步开展,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统领教研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统一考核评价,两个校区的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统一标准,各项检测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统一分析,为教学质量同步提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教师工作考核统一标准和尺度,实行校区内比提高,校区间比进步的激励评价机制,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
“一校两区”今年秋季开学就正式实施,咸嘉湖小学这个名字也将不复存在,而改成“博才西湖校区”,这里将与博才小学一个校长、一个课表、一种管理、一支队伍、一种文化。原来咸嘉湖只有一二十名老师,以后全部都是博才的编制,“在博才的一口锅里吃饭”。
在长沙金星路北端,有一所小学叫谷峰小学,这是一所村小,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学校,而卓越博才是岳麓区办学质量很好的学校,今年秋季开学后,谷峰小学也将成为“卓越博才谷峰校区”。
李鸿认为,“一校两区”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期盼,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办学模式的有益尝试,是破解“择校热”现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推进“一校一品” 助力教育均衡
李鸿认为,硬件条件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软件条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化特色则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教育是民生之首,岳麓区积极实施特色学校文化创建工程,丰富学校内涵,努力让每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李鸿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朝着“一校一品牌,人人有特长”的目标,分步推进,持续打造一大批德育、体艺、科技、管理、“两型环保”等特色学校。找准突破点,在传承上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实现老校焕发新生机。
李鸿强调,溁湾路小学曾有着艺术摇篮之称美誉,继续推进该校“一人一器乐,一周一古诗”工程;以“红手链优雅活动”这一品牌为着力点,开展一系列的“爱的教育”德育主题活动,使学校成为了长沙市的文明创建品牌,扩大百年老校的影响力。
望月湖第二小学一贯坚持环保教育、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特色突出。望月湖一小突出抓好家长学校建设。加大体操特色的打造和宣传,提炼以体操精神为载体的“校园精神”,凝聚师生发展力量,以体操精神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新民小学依托新民学会的旧址,毛泽东、蔡和森等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学校有丰富的人文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新民小学不仅具有精致的校园,还着力打造成为富有新民文化特色的精致精美的精品化小学。“要把‘新民’打造成岳麓区新的教育品牌”,李鸿介绍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在到校调研后,就新民小学的发展做过明确要求。”
激沸“一壶开水” “不需择校”来临
不择校,不补课,这是李鸿作为一个局长,也是作为一个家长的夙愿。他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累,打时间战、疲劳战、精力战,补课与择校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孩子们童年,很多周末都放在补课上。
李鸿一直倡导不补课,他经常跟老师们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大家都不择校,都不补课,轻轻松松,大家都这样,多好!
为了推动“振兴计划”,“让每个老师都激动起来、行动起来”,李鸿准备了24个课时的特别课程,给这12所学校的所有老师进行立体培训,每个周六,李鸿就跑一个学校讲一堂课,目前他已经完成了8个学校的课程。李鸿对讲课效果很满意,他感觉到这些老师们内心已经动起来了,岳麓区教育系统的氛围就像“一壶开水”沸腾起来了。李鸿说,做教育很开心,同样也很辛苦。做教育,要有情怀,甚至要有牺牲精神。实行捆绑式发展,建设优质学校联盟,开辟“一校两区”,马上面临就是原来校长的安置问题,让李鸿感动的是,咸嘉湖小学、新民小学、28中等几个学校的校长态度非常明确:只要对事业发展有利,个人的去留都不是问题。
岳麓区教育局有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岳麓教育梦”,群里面最热的话题,就是讨论岳麓教育的梦想,以及大家如何来实现这样的梦想。“现在大家都沸腾起来了”,李鸿说。
从一名优秀教师被选调到岳麓区教育局,再由教育系统到多个街道、部门工作,2015年9月,李鸿再次回归了岳麓教育系统。回来之后,李鸿一直在做一个教育梦,就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高品质均衡。
李鸿信心满满,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三年之内要完成这样的变化,最多三年。这是李鸿的教育梦,也是岳麓区教育局班子的教育梦。
来源:红网
作者:谭忠欣 李蕙蕙 黄军山
编辑:李子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